學校工作計劃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學校工作計劃/列表

實用的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多篇

實用的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多篇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校現狀分析

(一)學校基本情況

琥頭十三中創辦於1965年,佔地面積108畝,坐落於鍾靈毓秀的八公山下。20xx年被琥頭市教育局命名為“琥頭市示範高中”,是琥頭市首批“市級示範高中”。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領導、支援下,學校面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學校現有一幢行政樓,兩幢綜合教學大樓,裝備了電教中心,接通了寬頻網,“班班通”教學系統配備到每個教室,實現了班級資源共享,建有兩幢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標準化塑膠運動場。

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xx餘人。學校擁有一支治教嚴謹、敬業愛生、樂教善導、富於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171教職員工,其中高階教師47人,中級教師66人。近年來,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省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人;“八公山名師”2人。學校注重建立現代教育理念,積極研究探索教育教學新思路。科研興教,科研興校蔚然成風,物理、數學、英語、生化等學科承接多項市級科研課題。

近兩年學校先後獲得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基地”、琥頭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琥頭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琥頭市“工人先鋒號”、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市級“學籍管理先進學校”、全市教育創新“先進班組”、全市中國小“陽光體育運動”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班子秉承“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團結務實、銳意進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辦學新亮點、新特色。

(二)第一個三年規劃完成情況

我校的第一個三年規劃制定的主要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建立標準化學校,提升中大學聯考成績,努力成為八區地區教育領頭羊;教研活動形成特色,並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狠抓特色學科建設,打造名師工程,力爭優勢學科邁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氣質的校園文化特色。

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引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現將完成情況簡述如下:

1、20xx年我校積極建立市級標準化學校並通過驗收;三年來會考“三率”均處八區前列,20xx年、20xx年獲琥頭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完成獎、提高獎”,20xx年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大學聯考指標,但今年大學聯考成績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動形成特色,並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輻射作用。

我校創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並實施“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把過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變為全體授課教師共同參與教育學生的形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注重現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積極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學科建設,打造名師工程,力爭優勢學科邁入全市最前列。

落實“名師工程”,有2人獲得“八公山名師”稱號。推薦多名老師參加市教育局舉辦的第九、十屆“紅燭杯”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並取得好成績。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帶動作用,先後派出語文、數學等學科骨幹教師赴江蘇盱眙等地學習培訓,開闊眼界、取長補短。

4、校園文化系統性有待加強,未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近幾年,我校著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學校文化內涵發展。雖然在充分認識“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在校容校貌、校園綠化等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及制度建設、校園文體活動、教師人文關懷等校園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園文化系統性不強,還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氣質的校園文化特色。

(二)學校發展的客觀優勢

1、區位優勢逐漸凸顯: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國家4A級地質公園---“八公山森林公園”的“門面”,隨著第二通道的開闢和琥頭對外交流、旅遊發展,學校必將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進一步重視,社會關注度提升空間加大。

2、隨著地區教育佈局調整,生源數量得到保證、質量有望提升。

3、學校內部管理規範有序;教學教研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效果顯著,影響甚遠。

4、“班班通”等教育資訊化建設成效顯著,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初步完善。

(三)學校發展的弱勢

1、學校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實踐中尚未顯現成效,各項管理措施有待細化。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高中“本科達線率”,國中“三率”未達全市平均水平。

2、學校的宣傳推介工作力度不夠。未能很好的將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經驗形成體系,總結推介出去。

(四)學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機遇:

1、當前正處於教育大變革時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市、區兩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謀劃對八公山地區學校佈局調整,因我校獨特地區位優勢和良好地辦學條件,為我校國中部的發展贏得機遇。

挑戰:

1、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地區老百姓對我校的認可度不高。雖然是首批市級示範高中,但處境尷尬。“學校聲譽第一”的辦學目標任重道遠。

2、傳統的教育方式、課堂模式在相當一部分教師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模式,優化教學環節等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二、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以生為本,面向全體;以師為本,和諧發展。”

“辦學理念”的核心內涵: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實現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利益為根本,以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領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師生的共同發展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追求高素質、高品位的人才發展目標,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實現辦學水平的自覺提升。

三、學校發展的目標定位

(一)發展目標

以“創十三中品牌”為動力,從嚴治教,依法辦學,加強管理,提高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高質量、有特色;地區老百姓認可的一流市級示範高中為目標。以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師為本,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師德形象。

(二)培養目標

1、學生髮展:“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個性特長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師發展:“在奉獻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團結向上、創新教學、勤於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師隊伍。

(三)重點發展專案

1、以“中學生成長導師制”這種先進的德育教育方式為平臺,依託“師生結對子”的模式載體,充分發揮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蘊,積極建立琥頭市特色學校。

2、以改革課堂模式為抓手,以教研創新為契機,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理念,打造高效課堂。

四、發展舉措、成功標誌以及完成時間(詳見附表)

五、保障機制及措施

(一)琥頭十三中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落實重於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選拔和任用幹部,堅持專業能力強、管理水平高、責任意識足的原則,嚴格執行《琥頭市教育局所屬學校幹部選拔任用管理暫行規定》。

(二)加強制度建設,修訂《琥頭十三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彙編》。逐步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教學評價、財物管理、辦事常規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堅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的宗旨,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定期召開教代會。廣泛開展教職工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溝通,凝聚人心。

(四)堅持“開門辦學”,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絡,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設家長學校,接受各方監督。進一步加強與兄弟學校聯絡,借鑑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擴大琥頭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區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為琥頭教育發展作貢獻。

發展領域目標舉措成功標誌完成時間責任人

學校發展目標8%

以“改革課堂模式”為抓手,深化以“中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核心的特色建立,將十三中辦成一所制度完善、規模適中;質量高、特色明、影響廣的一流市級示範高中。

1、修訂《琥頭十三中管理制度彙編》。

2、制定琥頭市特色學校建立方案並予以實施。

3、制定以“高效課堂”為核心的琥頭十三中課堂模式改革方案並予以實施。

1、《琥頭十三中管理制度彙編》修訂完善,通過教代會審議,並予以實施。

2、通過特色學校檢查驗收並掛牌,“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模式深入學校德育教育。

3、“高效課堂”模式成效顯著,成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

1、20xx.122、20xx.5校長室

隊伍建設10%

建立一支專業能力強、管理水平高、責任意識足的幹部隊伍。

積極建立教師業務培訓、專業技能、獎懲激勵機制,培養適合學校發展的教師隊伍。

1、幹部隊伍建設①幹部隊伍專業化:將一部分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適的崗位。②幹部隊伍年輕化:執行市教育局幹部管理暫行條例,提拔一批年輕幹部。③幹部隊伍流動化:中層幹部部分崗位實行交流,逐步實行競聘上崗。

2、教師隊伍建設①組建“中學生成長導師制”德育工作、“琥頭子”研究、興趣協會;②成立“學科帶頭人”工作室;③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實行年級組內、年級組間合理流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比賽;每年舉辦一次校內優質課大賽,每學期評選一次“最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師德考評機制。

1、幹部隊伍建設教代會對中層幹部測評優秀率達到50%,稱職率達到90%。

2、教師隊伍①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員“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教師“琥頭子”研究、興趣協會,每學期開設固定講座1-2次,發表論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學科帶頭人”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帶動青年教師每學期打造3節精品課(教案、課件、教學實況、開設市級公開課等)。③網站、校報、宣傳展牌等形式及時將學期獲獎、表現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宣傳。④師德考核合格率100%,學生滿意度測評90%以上。⑤青年教師3-5年時間成為學校教學骨幹,積極申報市級骨幹教師。

1、20xx.6

2、①②20xx.5③④20xx.12⑤20xx.7

1、黨總支校長室

2、教研處政教處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構建適合學校發展的德育教育體系,努力把學生塑造成身心兩鍵的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引領學生個性發展。

1、“導師制”制定師生結對子;新老班主任結對子;新老教師結對子方案。

2、班主任隊伍建設①每年舉行班主任論壇。組織班主任撰寫德育論文。對班主任舉行心理輔導培訓。②建立、宣傳班主任量化考核細則,規定班主任學期規定任務。

3、建立年級組、班級量化評比制度。

4、申報建立市級“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體系。

5、圖書、報刊進班,每班建成一個圖書角;開展學生閱讀、寫作比賽等。

6、建成設施齊備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心理諮詢教師。

7、教育資訊網新聞投稿、學校網站、廣播站、校報“取燧報”等宣傳媒介。

1、“導師制”師生結對;新老班主任結對子;新老教師結對子成果、案例及相關材料。

2、班主任隊伍建設每年推出1-2市級優秀班主任或創新型班主任;每學年編輯《德育論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輔導知識及技巧。

3、年級組、班級量化評比操作規範。

4、20xx年成功建立市級“家教名校”。

5、校園書香氛圍濃郁,學生每月讀一本課外書籍,每學期舉辦一次閱讀、寫作比賽。

6、校園心理諮詢室裝置齊全,心理諮詢師專業資質合格。

7、定期向教育資訊網投稿,學校網站、廣播站、校報建設良好。

1、20xx.122-7、20xx.91-6、政教處

7、辦公室資訊中心團委

教學工作20%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優化教學手段,求得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利用,達到用網路來服務教學的目的。

2、學校成立教學督導小組對學校的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

3、繼續細化實施目標管理,構建教師評價體系,創設科學激勵機制。

4、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我校“三率”處於八區領先水平並逐年提升,打造八區教育名校。

5、制定琥頭十三中課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適合我校發展的課堂模式,並普遍實施。

1、教師100%會利用“班班通”裝置進行教學。

2、完成細化目標管理,教師評價體系科學,激勵機制合理,極大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發展。

3、教學質量:國中:學區內適齡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99%。畢業生學生學業水平普通高中達線率100%,一類高中達線率,綜合素質測評合格率100%。學校教育社會滿意率95%以上,滿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大學聯考指標,繼續加強大學聯考特長生培養。

1、20xx.122、20xx.73、20xx.124、20xx.121-2、教務處

3、教務處政教處

4、辦公室教務處

教育科研12%

積極申報市級以上科研課題;嘗試開發特色校本課程(英語教研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務教育教學。

1、邀請市教研室每學期對學科進行例行督導,參與文理科教研活動。

2、各學科申報市級以上科研課題,讓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創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態研究、分析、解決教育問題、教研問題和學生問題。

3、組織編撰校本培訓教材。

4、開發英語校本課程。

5、抽調各教研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成立“教學導師團”。

1、各學科在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創新型班主任引領下申報市級以上科研課題,每年有申報,有結題。

2、編撰校本培訓教材。

3、完成英語校本課程開發。

4、抽調各教研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成立“教學導師團”並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1、20xx.72、20xx.53-5、20xx.9教研處

學生髮展10%培養具有良好生活態度、興趣愛好;初步具備自我規劃能力、文明素養和法制觀念;明確的學習目標、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基本的學習能力。

1、組織建立“體藝”青年學生活動社團,學習興趣小組。開發校本課程與特色課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課為學生主動、全面、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

2、成立琥頭十三中“體藝中心”,負責組織安排專業授課,體藝活動;繼續探索教育評價方式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願者組織。

1、每學年新組建學生社團1-2個。

2、“體藝”青年學生活動社團,學習興趣小組活動開展有計劃、有內容、有成效。

3、獲得市級以上“青年文明號”稱號,湧現一批師生青年志願者並予以表彰。

1、20xx.122、20xx.93、20xx.51-2、政教處3-4、團委

改善辦學條件12%

校園環境一流、功能區分合理、設施配套齊全的標準化學校。

1、積極爭取資金新建學生食堂。

2、對家屬區水電管道線路進行改造,加強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設申請及方案,報市教育工會批覆。

4、制定琥頭十三中校園綠化整體方案,積極籌措資金分步實施。

1、建設完成裝置齊全的琥頭十三中新食堂。

2、琥頭十三中家屬區水電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學。

3、建設完成“琥頭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總體規劃設計完成校園綠化、美化。

1、20xx.122、20xx.123-4、20xx.121-2、總務處3、工會4、總務處

校園文化建設8%

加強校園文化物質基礎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拓展校園文化領域,規範校園文化模式,努力構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制定校園文化設計方案

1、物質文化建設修訂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園內懸掛名人名言、學生守則,開闢閱報欄、宣傳欄、黑板報、圖書室、閱覽室等。

2、精神文化環境

3、完善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設,修改完善學校章程,對各方面做出明確要求;建立學校交流平臺(飛信)。

4、以校園文體科技節為主體形式;積極建立校園社團文化。每年開展一次校園文體藝術節、運動會等校園文化活動,且質量有提升。積極根據學校特點成立若干個校園社團。

5、按照體藝“2+1”專案方案實施,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6、啟動學校校園文化形象工程建設,設計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學校發展特色的校徽、信箋等。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完成,學校校容、校貌進一步改善。

2、學生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大課間活動開展有序。

3、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欄建設完整,內容豐富。

4、以校園文體科技節為主體形式;積極建立校園社團文化。每年開展一次校園文體藝術節、運動會等校園文化活動,且質量有提升。建立若干個校園社團。

5、按照體藝“2+1”專案方案實施,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6、校徽、信箋等設計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學校發展特色。

1、20xx.52-7、20xx.12

1-2、政教處3、團委辦公室資訊中心4-5、政教處6-7、辦公室

辦學特色12%建立以“中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核心內容的琥頭市特色學校。按照琥頭十三中特色學校建立方案,有序推進特色建立,形成“中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核心內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學校檢查驗收並掛牌,“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模式深入學校德育教育。20xx.5校長室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省、市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有關檔案、會議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辦學方針,不斷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堅持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努力為化興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1.以服務市場為宗旨。緊緊圍繞化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把準市場和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通過專業設定、強化技能培訓,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為抓手。以企業為媒介,建立校企緊密結合的雙贏合作機制,在專業建設、師資建設、技術服務、實習實訓、產品開發等方面構建合作新內容。

3.以開放辦學為方向。樹立大職教觀念,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合作辦學,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為提高全民素質和技能水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

4.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高學校育人水平與質量。

二、學校發展思路

1.辦學理念: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

2.辦學目標:貫徹“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模式,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利用三年時間,實現“一年初見成效、二年明顯改變、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標,由弱校向強校、名校邁進,躋身泰州市職教前列。

3.培養目標:以“正派做人,正確做事”為準則,以“健全的人格,嫻熟的技能,尊嚴的生活,讓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育人目標。

4.辦學特色:管理精細化,技能專業化,發展多元化。

(1)管理精細化:是以“人人包,事事包,處處包”為核心的目標管理模式。

(2)技能專業化:目標是教師專業化,學生技能專業化。

(3)發展多元化:追求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學校多元化發展,學生多元化成才。

三、總體目標

堅持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道路,全面提升專業設定、課程建設、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服務社會、學校管理等質量,實現“一年初見成效、二年明顯改變、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標,由弱校向強校、名校邁進,躋身泰州市職教前列,創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

1.學校紮實建立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在泰州市內形成職業學校品牌,在化興市有較高的社會認同度和吸引力。

2.辦學規模上,在校生保持在20xx人以上,各類社會培訓每年3000人次以上。

3.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有新的突破,培養市級名師8名,省級名師2名,高階職稱教師達到70人,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達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專任專業教師中,獲得高階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70%以上,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比例達30%以上。

4.學校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成果保持全市領先,建成5個以上的骨幹專業、3個以上省級品牌專業。

5.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強化對口單招工作,對口單招本科進線人數達到兩位數。畢業生考取相關專業中級技能合格率達96%以上,高階技能或兩個以上中級技能合格率達60%以上。所有畢業生普通話測試、計算機一級B考核一次性通過率達90%。對口就業率、初次就業率、合同簽約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80%、90%、95%、95%以上,跟蹤管理,全程服務,跟學生聯絡率達100%。

6.學校育人舉措有新的創新,以“正派做人,正確做事”為校訓,強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躋身全省職教德育、創業和優質就業特色學校和先進學校。

四、具體目標與措施

(一)辦學規模

全日制年度招生1000人。涉農專業非全日制學歷班人員培訓在籍規模達1500人,退役士兵短期技能培訓人數達150人,對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培訓人數不低於800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人數500人/年(包括高階工、技師培訓)。實現多層次辦學,各類學生、學員在籍人數3000人以上。

主要措施如下:

1.多頭多路、五花八門辦職育。積極開展聯合辦學。聯合辦學戒浮、戒空、戒假,以學生成長髮展為基點,以學校發展和合作雙贏為基調,選擇具備一定市場吸引力的中高職連讀渠道,建立一支由省內公辦院校和特色民辦高職院校聯合組成的合作聯盟,增強學校的社會吸引力。積極提高辦學層次,努力提升學校品位。一方面努力融入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體系,成為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點,爭取一個專業有穩定的五年高職計劃指標。另一方面積極辦好成人教育大專班、本科班,做好與有關高校的合作,爭取申辦1-2個省教育廳審批的成人教育函授點。

2.努力擴大培訓規模,強力推進涉農專業培訓。樹立大職教觀念,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為提高全民素質和技能水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落實組織部、農工辦、教育局聯合下發的檔案精神,開展涉農專業招生培訓工作。同時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招生力度,擴大企事業單位人員培訓規模,擴大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規模。

(二)教育質量

以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目標,梳理德育內容,創新德育載體,構建德育新框架,為打造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營造積極、和諧的德育氛圍。引導學生以自信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境意識的高素質勞動者。

1.建立指導教師制度。所有任課老師均兼任指導老師,負責班上一定數量的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及時溝通、指導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全員育人激勵機制,做到學校處處有人包,事事有人管。

2.以“好習慣”訓練為抓手,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明榮辱、知禮儀、守規範”。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質要求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

3.開展遵紀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法制教育課,辦好心理健康諮詢室。通過正面疏導,採取一切措施有效遏制在校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引導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4.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通過業務學習、班主任培訓等形式,打造一支理念先進、思想過硬、勤於育人的班主任隊伍;完善學生骨幹隊伍培訓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幹部綜合素質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5.制定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方案,推行“德育量化學分制”,將德育的內容、過程和結果成績化,並與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綜合素質評定等相結合,增強德育評估的透明度、客觀性、公正性。

(三)教學質量

1.所有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在省、市學業水平測試中平均合格率、優秀率達中等水平。

2.技能大賽、創新大賽、創業大賽、創意論壇、文明風采大賽、資訊化教學大賽、兩課評比取得較好成績,達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且獲獎人數、獲獎層次穩中有進;省級技能大賽在學生獲獎層次和人數上有所突破,躋身泰州市前列。

3.畢業生考取相關專業中級技能合格率達90%以上,高階技能或兩個以上中級技能合格率達40%以上,且逐年提升,到20xx年分別達到96%、60%以上;所有畢業生普通話測試、計算機一級B考核一次性通過率達90%。對口就業率、初次就業率、合同簽約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80%、90%、95%、95%以上,跟蹤管理,全程服務,跟學生聯絡率達100%。

4.對口單招班各專業市級統考平均成績達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到20xx年本科進線人數達到兩位數。

主要措施如下:

1.制訂和完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加強對每一位教師工作行為(計劃、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輔導、活動、成績考查與評價、教學研究等)的嚴格考核、檢查監督和反饋矯正,促使學校教學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建立課表、任課公示和巡課檢查制度,將學校總課表、班級課表及任課教師在學校公示欄和教室外公示,接受學校巡查和市局、上級領導以及社會的督查;積極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接受社會和家長的廣泛監督與評價。

3.建立專業組活動和集體備課制度,定期教研組活動和教師培訓制度,開展教學科研,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4.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開展學生、家長評教評學,實現教學效果評價的量化考核;嚴肅考試紀律,狠抓考紀考風,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存檔;對考試不及格學生實行多次補考、留級或不發、緩發畢業證書制度;採用形式多樣的質量評價手段,把質量考核與考工考級、技能大賽、綜合能力競賽等內容相結合;細化教師的教學行為規範,將教學過程性檢查和質量檢測結合起來,考核結果納入績效工資考核的內容,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的重要過程性依據。

5.對口單招求突破。學習單招政策,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單招形勢和對策,安排優秀教師執教,在硬體條件上充分保證,在激勵機制上拿出方案,以實績論英雄,以單招為龍頭,打品牌,滿足廣大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利用政策,開辦三加一美術班(高補班),探索單招大學聯考速成教學新模式。利用學校辦學資源和良好環境,選聘優秀教師來對口單招班教學,通過一年的努力,爭取考上本科,實現對口單招大學聯考的新突破,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四)專業建設

20xx年把我校建設成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所有專業都成為合格專業,且將計算機應用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成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從而擁有以數控技術應用等3個省級品牌專業。將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江蘇省職業學校高水平示範性實訓基地;將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學前教育、會計、建築工程施工等專業著力打造成為在省、市有一定影響和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專業。

主要措施如下:

1.嚴格按照合格專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的建設標準優化學校專業佈局和層次結構,加強專業與產業的有機對接,建立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

2.加大骨幹專業設施裝置的投入,合理安排實驗實訓專案,確保各專業實驗實訓開出率在90%以上,嘗試實訓基地開放式執行模式,充分發揮實訓裝置在學生專業學習、社會培訓、產品加工中的利用率,在教學與生產相結合,開發“實習產品”,提高基地執行效率上尋求突破。

(五)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能力強,有影響力的師資隊伍。到20xx年,高階職稱的教師達到70人,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達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專任專業教師中,獲得高階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70%以上,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比例達30%以上;力爭培養市級名師8名,省級名師2名。完善教師的考核評估制度,建立教師培養梯隊,帶動青年教師儘快成長。

主要措施如下:

1.出臺“陽光早讀”讀本和符合我校現狀的有利於培養高素質實用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課程標準,探討我校優質課堂標準,建立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評比和反饋制度,推進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五課”教研和示範課、研究課等“兩課”評比,創新我校體育與藝術教育。

2.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育學會,對參加市以上教育學會的教師,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對個人技能競賽獲獎者實施獎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舉辦各種型別的學習班,請專家、教授、名人到學校進行各類講座,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

(六)校園文化建設

建立校園文化精品,強化道德養成功能,提高學校文化品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借鑑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傳播優秀職業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設有職業學校特色的和諧校園文化。

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校務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建立和完善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健全完善,並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解決有關規章制度過時的問題,解決有些工作無章可循的問題。

3.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範、學生行為規範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上的功能。

4.從淨化、美化、亮化入手,治理校容校貌:建設宣傳長廊,張貼宣傳畫、懸掛警示語;佈置教室,抓好班級小文化建設;改版學校網站,創辦校報等,積極加強環境文化建設,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5.利用資源努力創造條件,豐富師生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學得快樂、玩得開心,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通過組織升旗儀式和文明監督崗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志願者參加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培養師生素養。

6.不斷強化職業道德建設,開展理想、誠信、法制、安保、禮儀等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提高法制意識,通過加強德育常規工作,構築精神文化根基。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完善學校管理與協調機制,校長負責策劃和統籌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發揮教代會的民主參與作用,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以部門負責人為各專案標責任人,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同時要做好部門之間協調工作。

二、制度保障

用制度規範行動。各部門要建立切實有效的規劃實施方案和目標責任制,由部門負責人分工負責、責任到人。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學校及部門各項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規範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團結奉獻精神。堅持教代會制度,使民主決策落到實處。對發展規劃,每年進行一次自查和學校考核,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以保證發展規劃中各專案標的順利完成。

三、物質保障

1.積極爭取政府財力支援,充分挖掘學校內部潛力,為各項任務的完成提供資金保障。

2.學校經費做到合理使用。師生要愛護學校的設施和裝置,提倡勤儉節約,努力構建節約型學校。

3.逐年改善辦公和教學條件,為師生髮展提供物質保障。

四、監督保障

1.校長是專案的總負責人,各部門負責人是規劃目標的具體責任人;同時成立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實施監督小組,形成切實有效的監督保障機制。

2.各專案具體負責人對年度分目標實行自評,每年進行中期自評和年度自評並形成書面報告,由學校規劃考核小組組織複評。

20xx至20xx年是化興中等專業學校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全體師生員工,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不畏困難的勇氣,立足本職,開拓創新,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確保三年發展目標的順利完成,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享有較高社會聲譽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搖籃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校基本概況

我校是一所鎮中心國中。學校現有14個教學班,627名學生,103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80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具有本科學歷教師達85%以上。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9%以上,連續15年獲得縣國中教育評估綜合獎。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學校”、“鹽城市依法治校示範校”、“鹽城市心理素質教育實驗校”、“鹽城市安全文明校園”、“鹽城市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學校”、“鹽城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和“鹽城市平安校園”。

二、三年總體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創“和諧校園”,促進學校持續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積極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把學校辦成鄉村基層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基地,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資訊傳播中心的作用。

三、年度工作目標

年度目標 分項工作 20xx 2017 20xx

德育工作

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體系。

形成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初步構建起本校的德育模式。

加強和改進德育課程,形成德育課程改革方案。

建立市“和諧校園”。

進一步完善本校的德育模式。

德育課程改革取得較大成效。

基本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尤其在養成教育方面形式特色。

大力開展德育教育資源,落實德育實踐基地,學生道德實踐活動成效顯著。

德育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形成鮮明的德育特色。

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網路化管理。

各項德育考核指標達到高標準要求。

強化德育科研,科研成果能在全縣推廣。

教學工作

健全新型的教科研隊伍。

全體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進一步修改教學模式,修訂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

多數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發展興趣特長。

修訂校本課程實施計劃,編定校本課程實施內容。

進一步充實完善課改方案和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

絕大多數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習態度嚴謹,學習習慣良好,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較強,發展興趣特長。

充分發揮校本課程作用,打造學校新的特色,對教科研課題階段性實驗總結。

形成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教科研考核、評定製度完善。

全體教師自覺用新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改模式,並能在縣內推廣。

每個學生都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習態度嚴謹,學習習慣良好,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較強,充分發展興趣特長。

形成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每個學生都具有特長,具有為農服務本領。

隊伍建設

形成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完善崗位責任制、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方案以及科學的評價機制。

骨幹教師佔5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幹佔10%。

80%的教師能夠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

6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全體教師敬業愛崗,好學上進。建立起一支在全鎮有較高地位和較大影響力的師資隊伍。

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機制。

骨幹教師佔6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幹佔20%。

教師在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方面具有較高的能力,且教學效果顯著。

8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教師隊伍師德高尚、業務優良、結構合理,在縣內有較高地位。

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的高水平、高檔次,全面完善隊伍的提高機制。

骨幹教師佔7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幹佔30%,有5名以上教師成為全縣或全市有影響的名教師。

9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開拓進取、成果豐厚,在市內有良好聲譽的師資隊伍。

規範管理

構建一個模式,堅持“兩全”,做到“三個到位”。一個模式是新的有效的校本管理模式:科學完善的管理網路、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評估體系,有效的學校內部激勵機制,開放辦學,讓家長和社群代表直接參與學校管理與監督。

堅持“兩全”即堅持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建立學校、處室、年級組三級督導評估體系,將學校督查、年級組自查、互查有機結合,教務處的教學“五認真”常規檢查、年級教學視導、備課組督導、階段抽考,政教處的班級常規督導交叉進行。每次督導、抽考後都要形成督導報告和質量分析,通過召開教情、學情分析會進行反饋,加強督評之後的跟蹤管理,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做到“三個到位”,即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激勵到位。強化校級領導領班值日製度,強化中層以上幹部周聽課日製度。在教師實績的考核上,先對該教師所屬的班級、備課組進行整體考核,再將考核結果與該教師個人的教學實績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核獎懲,發揮整體效益。

繼續加大校務公開的力度,健全經濟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

把每一項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逐項落到實處,並在“精、細、實”上狠下功夫。

縮國小校管理模組,下移管理重心,組成年級管理模組,每個教師既受年級組管理,又受備課組管理,雙輪驅動,形成一種“職能交叉、平行進行、協調同步”的運作機制。

激發良性競爭,抓實管理常規。每月按三個等級對各年級進行分級評比,發流動紅旗,評比結果納入當月考核和學期綜合考核。常規管理實行年級管理小組成員領班值日製、學生周集訓制、周總結月評比制。教學管理實行階段教學目標過關制、學期教學質量考核驗收制、學年教學質量評估獎懲制。

職能處室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職能明確,分工合理,形成合力,不斷完善科學管理保障體系。

完善校務公開的思想保障系統、權力保障系統、執行保障系統和手段保障系統。健全督查機制,構建學校管理中的三級督查網路,一級網路是領導集體督查層,二級網路是職能部門督查層,三級網路是群體互動督查層,充分發揮各級督查網路的效能。

校園建設

積極打造“人文校園”,繼續營造校園人文環境,繼續辦好校園廣播系統,定期出刊板報、畫廊,積極開展文學社、小記者站、校園文化節等活動,環境佈置美觀大方,體現教育性。

努力建設“資訊化校園”,上好資訊科技課。所有教室均裝備電視機、收錄機和實物投影儀。

進一步打造“平安校園”,建立學校安全、衛生、穩定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與食堂工作人員、宿舍管理人員、班主任簽訂安全衛生工作責任狀,添置消防器材,消除安全隱患。

努力建立“法制校園”,建立、健全各類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嚴肅考風考紀,杜絕侵犯教師和學生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

繼續建立“文明校園”,師生言談舉止文明,人際關係健康和諧,經常保持環境整潔,地面無痰跡、紙屑,窗明几淨。

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費制度,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

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障機制。

繼續建立“生態校園”,按照綠化、美化、香化的要求,調整優化校園綠化結構,植樹、建草坪、設花壇,全部到位。健全制度,落實管理責任,掛牌標明校園綠化樹種,使校園成為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園地。充分利用生態節日,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活動。

進一步改善校園人文環境,在原有基礎上擴建規模較大的櫥窗。

加快資訊化步伐,100%教師利用電腦上課,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做到資源共享。

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文明,使學校變成花園和學生讀書的樂園。

校園文化氛圍濃烈。

初步建立遠端教育系統執行管理保障機制,加強現代遠端教育,初步形成資訊化環境,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資訊傳播中心的作用。實現教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特色創新

建立市綠色學校。

辦好校園廣播系統,定期出刊板報、畫廊,積極開展文學社、校園文化節等活動,環境佈置美觀大方,體現教育性。

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文明,努力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格,使全體師生每時每刻都能在潛移默化中享受先進文化薰陶,實現人格的昇華。挖掘繼承和發展學校的優秀傳統,並賦予時代精神,突出抓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圍繞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張揚、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以人為本,文化關懷”的思想,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建立全縣農村國中一流生態校園。

全校形成生態校園組織網路,校長掛帥,成立建立領導小組,各處室分工負責。

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並編制生態校園的校本教材讓學生學習,並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保能力。

通過建立生態校園,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明顯提高現代文明素質。

建立遠端教育系統執行管理保障機制,加強現代遠端教育,形成資訊化環境,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資訊傳播中心的作用。實現教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TAG標籤:計劃 多篇 規劃 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