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國小語文教師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師論文【精品多篇】

詩經協議複習題社會主義 篇一

辛棄疾起訴狀入團申請節日典禮工作週記社會實踐報告物業管理了話語造句助學金主持詞留言的自我推薦剖析材料說明文徵文複習方法工作彙報意見:倡議書寫法:挑戰書屈原職稱,方案彙報心得材料述廉。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國小語文教師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變嚴肅枯燥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的課堂緊張心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並採取積極性評價的方法,對正確的、有發展空間的見解,及時給予肯定和稱讚,對可行性低、邏輯性低的見解,指導學生改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一個新穎的角度匯入課堂,在課堂講解中恰當地插入一些創新型見解,通過了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是學生創新的原動力,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採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做好課堂匯入。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出自己覺得最漂亮的房子,豐富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畫出不一樣的房子,使學生在動手作畫的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成功匯入課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雪孩子”時,可以讓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發揮想象,自己動手做出一個“雪孩子”,使學生在興致盎然的動手活動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創新的角度學習和探索,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春雨的色彩”時,可以先問學生:“春雨是什麼色彩?”引發學生思考,再將學生分為數個小組,進行小組間交流討論,再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最後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方法不但使學生從創新的角度充分參與課堂學習,還使學生通過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拓寬視野,開拓思維,學習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進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課堂提問的藝術,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國小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烈的年齡特徵,合理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符合學生好奇心、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四個太陽”時,可以提問:“為什麼會有四個太陽?我們平時能看到幾個太陽?”再問學生:“四個太陽分別是什麼樣的?”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勇於質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促進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五、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教師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僅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不夠的,還必須指導學生將創新理論合理應用於實踐中,通過實踐檢驗理論、改進理論,實現理論的二次昇華,提高學生的創新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開展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能力。同時,當學生的創新想法實施失敗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繼續努力。總之,國小語文教師應當採用創新教學法,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特長,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給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開發學生潛力。同時,教師應當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優化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勇於創新,肯定並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教師應當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採用創新教育理念,不斷學習並吸收新的教學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創新能力及全面素質的發展。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其意義重大,對國小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互動式教學可從以下兒方面著手把握:讓學生分戍小組實施合作互動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實施互動學習法;打造生活化的問題場景,推進互動教學等等途徑。

關健詞: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互動教學

國小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要想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對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的培養尤為關鍵,將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呆板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人,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放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在國小語文課堂中滲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作用

1、推進國小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處於國小生階段的孩子年齡大概都是7歲到12歲之間,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好動,把以往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施加給孩子,這樣不僅不會實現教學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學生在課堂上興致不高,單單是老師灌輸知識的工具,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時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合理引入可使得語文課堂上僵硬局面被打破,經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和與學生之問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引導學生自已去走進知識,瞭解知識。

例如,古詩內容在國小語文部分的學習是比較難的,怎樣能夠讓學生懂得文言文古詩的內涵一直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如在《古詩兩首》中杜牧《山行》的講析之中,就可以滲透互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以往的爬山場景進行回憶,之後把自己當時所見所聞和小夥伴分享一下,之後老師在與其展開互動交流,最後引出本節要講授的內容“山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對所講內容比較有興趣,使其學習的熱情被大大的激發。

2、推進教學效果的儘早實現。在國小語文教學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意義重大,可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生活知識,此外對於國小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幫助國小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國小語文課堂所要追求的方向。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滲透可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對《堰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合理的引入互動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發揮其表演、獨白的天賦,這樣極大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學生對語言背後的含義有所體會,才外還學會了融會貫通的本領,這樣在以後使用成語方面更會得心應手。是以,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主要優勢就突出在強化教學效果上。

二、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1、實施有效的探討互動。課堂探討互動是指師生就一開放性的話題展開互動,經過討論對遇見的問題實施處理。經過學生自主的思考開放性的話題,可有助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會幫助學生建立對問題總結概括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對於課文內容更好理解的一個過程。國小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通性就是喜動,學生對於那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比較嚮往,而討論互動可使得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的一種過程。這和在課堂上老師單純的傳授學生知識效果要好很多,學生經過就一個問題實施探討,其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會被激發,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去學習。國小二年級的孩子思維比較多樣化,對於問題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實施探討之後,老師適時的給予一些解釋,這樣可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2、可選用合適的提問互動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完成,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結合文章的內容向學生髮問。例如在講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在課前可向學生髮出這樣的問題:“以前你們迷過路麼,迷路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這樣在提問的時候就突出了老師的主體性,這樣國小生就會發動腦筋,說出自己以前的經歷,這樣就展示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問一答中就完成了此種互動繼而老師引出本章節要講授的內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該怎麼辦呢,這樣使得課堂的氛圍得到活躍。與此用時,老師的發問,可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的有關問題實施思考,在學習中主動的尋求答案,這樣使得學習效果會更佳的理想。

3、可經過表演互動實現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學改革之後,新的課程標準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要具有多樣性,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實施表演互動這已然成為國小二年級語文互動教學中一種重要的途徑。表演互動主要是指通過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把文章中的故事情境再現,之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擬文章中的情境,這個教學過程我們稱之為表演互動。在學生表演的時候,會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情緒增加,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更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在精神,讓他們學會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表演互動對於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有一定的效果。

比方說,在對《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文章實施學習的時候,由於此文章屬於一首歌,首先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描述的場景,之後播放幾遍音樂,引導學生對此首歌展現出來的畫面實施聯想,繼而讓學生實施探討。並提供一些輔助的道具,讓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表演出來。在整個流程之中,學生對於唱歌和表演比較期盼,這樣就會對這首歌所表現的場景進行深入的理解,把整首歌要表達的意思掌握好,這樣學習情緒就會一下子上來,高漲的學習情緒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情境,促進其對文章的理解。與此同時,在表演互動的時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述,在國小語文教育之中融入互動式教學方法效果十分的顯著,可推進國小生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故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作為教師教學活動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學。那麼作為語文教師提高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對於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探索應該從研究教法、目標簡明、課堂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幾個方面去進行,使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 研究教材 有效課堂 培養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時期新課改給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這個概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關於有效教學的研究成為語文教育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在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就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進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圍繞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這一教師關注的問題,從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教法、目標簡明、課堂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總結出實踐教學中的一些看法,提出個人對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鑽研文字,研究教法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字,要“在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字沒有吃透,不瞭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清,便很難做到以文字為憑藉,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泛泛而談,“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執教語文多年,但每教學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絡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絡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註,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字內容、教學重點、難點一目瞭然基礎上,再著手撰寫教案,而且是一氣呵成。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執教,在教學中自然知道教學內容時間的分配,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二、目標簡潔明確

教師精選教學的內容是構建簡約有效語文課堂的靈魂。教師要善於對教學任務進行優化。要善於深度解讀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內容,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教學的策略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通盤考慮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技能的形成與轉化,教學目標還要體現出層次性,以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設定目標任務要簡約。教師要善於從教材的整體把握教學目標,要胸中有對教材的巨集觀理解和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微觀把握。教師要善於在相應的活動和現實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選擇或確定一個恰當的問題,這個問題應具有典型的意義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既能達到重現新知識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問題的指向能夠聯絡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獲取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其次,實踐操作要求要簡約。語文課堂教學圍繞學習目標展開語文的實踐活動,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策略方法指導,方法要求要明確簡約,便於學生操作和實踐,使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目標和方向,在關鍵點做好提示與點撥,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最後,避免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教學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是語文課堂教學常見的弊病,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對每個學段目標的具體要求,只有教師明確了課標的要求,目標才會清晰明確,才不會虛化,才不會出現“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之類的普通話。

三、有效的教學實施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育的做法,摒棄以往國小語文課堂教師的獨角戲,讓每個學生都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為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就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

1、教學氛圍要平等:教學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對話交流的活動。教師和學生就是對話交流的兩個主體,而既然是對話那麼就應該是一種平等輕鬆地氛圍,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學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師要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不要讓學生有壓力。一個平等的氛圍更加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習興趣,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樂於學習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有學習的興趣。第一,可以通過一些趣味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營造一個歡樂有趣的課堂氛圍。孩子的天性是遊戲,通過遊戲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知識並認知世界。第二,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需要正確的引導。避免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要讓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第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定要引起教師的重視並加以鼓勵,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

3、提問形式多樣化: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將問題創設一個特殊情境,讓學生進入情景去思考問題。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圖片或音樂等帶入課堂,巧妙的通過直觀的物體來提問,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然後,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答案的開拓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談論,主動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通過提出具有新舊知識比較特點的比較性的問題,讓學生們在對新知識的探索熱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學習新的知識。可見,提問形式的多樣化對於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穎的教學設計:對於構建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新穎的教學設計將使課堂煥然一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進行教學設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平等交流。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且綜合全面。教學活動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學目標,設計中儘量讓課程豐富多彩。將各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資源緊密聯絡在一起,把文字內容體現在創設教學情境上。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學生語文學習的觀念正確樹立,不要將知識學習侷限於課本的內容,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將有效學習滲入課堂。讓學生們在新穎的教學設計中體會文字的含義,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國小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5、教學評價模式多樣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應,從學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增強自身教學水平,同時不斷地改進課堂,師生共同發展進步。

四、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發揮語文教學優勢。首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針對國小生,選擇趣味性濃厚的知識內容,在吸引國小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激發其好奇心。在此基礎上,為國小生設定具有挑戰性和知識性較強的問題,與趣味性融為一體,可順利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其次,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價值資訊,並對學生加強教育。例如:在《談讀書》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應將教材內容中的最後一句話為學生呈現,使學生明確:年輕人做學問,只是為了潔淨自身的心靈和收穫人生鑰匙,開啟人生每一道門。所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傳授語文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對國小生人生哲學方面的培養。如此,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更具有效性。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字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字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字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鑑於此,為了進一步的探索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做了如上嘗試,並進行了相關總結,希望本文提出的相關教學實踐策略能給你一點啟示。

參考文獻:

[1]胡華傑。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67-68.

[2]胡歡。有關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週刊,2016,(5):184.

[3]劉月梅。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週刊,2016,(29):137-138

[4]。新課改下國小語文教學方法探析。《科學導報》。2014年3期。秦貞賢。

[5]。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甘肅科技》。2014年9期。魏周和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寫作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國小語文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並且通過寫作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目前我國大部分國小在語文寫作教學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國小語文教學的水平,使之停滯不前。指出了在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或建議。

關鍵詞:寫作教學;興趣;教學理念

一、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不善於實踐,既不想動手又懶於動腦,甚至有些學生對寫作存在排斥心理。如此惡性迴圈,寫作便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這樣就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同時,教師也沒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造成了學生對寫作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由於現階段學生的寫作內容太過於空洞,沒有真實情感,沒有來源於生活,甚至背離生活,無法將實踐中的東西表達出來,不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未能與自然融為一體,學生並不懂得生活中無處不美的道理。而且寫作教學模式過於單一,沒有內容與情感,且缺乏創新。這是因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大部分過於傳統,在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學方式過於形式化,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方式,不善於通過各種各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對字、詞、句、段的積累。因為寫作的前提是積累各種語文基礎知識,包括修辭、美文美句的積累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盲目地進行各種專案的訓練,致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過少,在寫作訓練中,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由於學生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給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減弱。

二、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他們認為寫作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是一個陶冶情懷、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寫作的慾望,寫作的教學目的也很難達到。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寫作便不是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那麼寫作教學只是來輔助學生寫作的,教學的目的相應的也就很容易實現。那麼,教師應當通過何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呢?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併成為亦師亦友的好朋友,與學生相處融洽。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選擇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告訴他們該寫什麼、怎麼寫。教師應當儘可能給學生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讓他們寫自己熟悉的內容。教師在選定作文話題時一定要寬泛,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圍繞他們所熟悉的人或事進行寫作,以激發他們對寫作的慾望,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只有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滋味,他們才有繼續將寫作進行下去的想法,並逐步將寫作變成一種習慣。

2、立足生活,學會發現

作文是生活的寫照,一切都來自生活,所以要立足生活,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在觀察的過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進而在作文中體現出來。讓學生親近自熱、感受自然、認識自然,在自然中尋求寫作的靈感,將自然作為寫作素材。

3、教師要轉變寫作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熟知每個學生的寫作特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寫作風格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摒棄固化的教學模式,發展靈活多變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引導學生寫出具有自己特色與風格的文章。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適當地設定一些教學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其能力,組織豐富多彩的言語表達活動,例如成語接龍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訓練其想象力。

5、加強對國小生基礎語文知識的教學

短暫的課程很難使這種複雜而漫長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措施來加強語文知識的教學。激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各種與語文有關的事物。同時,在閱讀課外讀物時,要注重知識的積累並將其適時地運用到寫作中,從而增加文采與文學修養,提高學生寫作的綜合能力。綜上所述,本文就國小語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研究。由於國小作文是國小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穫更多有用的知識。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六

一、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拼音教學

傳統的拼音教學只是示範發音,學生觀察模仿,反覆練讀,教起來費時費力,而運用資訊科技後,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學前鼻韻母、後鼻韻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自制“舌點陣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舌位、氣流是如何變化的,接著適時、適度地加以解說,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教學的難點迎刃而解。另外,通過“舌點陣圖”還可以對前後鼻韻母的發音進行對照,比較異同,加深理解。這樣,學生學起來有趣輕鬆,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訓練學生拼音拼讀時,我搜集了一些學生熟悉的圖片輸入計算機,並對其剪輯加工,再配以音響,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拼音拼讀訓練,拼讀正確後音響會發出鼓掌聲,拼讀錯誤後音響會發出告知通知。這樣一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便被激發出來。接著再組織討論、評議、改正,再拼讀、再評議、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僅提高了效率,還讓學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達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總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資訊科技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識字教學

識字本身是單調而枯燥的,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佔劣勢,再加上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低年級以識字為主,隨著所學的字越來越多,學生年齡小,短時記憶佔上風,遺忘率較高,學到後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往往習慣採用掛圖或卡片等輔助教具來進行教學,希望通過卡片的反覆運用,加深學生的記憶,達到識記的目的,或者通過抄寫、聽寫來加強記憶,但效果總是不夠理想。反覆聽寫過的生字詞,學生還是會在下次的聽寫中出錯。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識字的效率,鞏固記憶呢?我認為可以利用資訊科技,遵循漢字構字特點,把枯燥、生澀的漢字形象化、生動化,幫助學生摸索出加減法、部首法、象形法、會意法、故事法等識字方法。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適時演示,還能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深刻地記憶這些方法。如在教學“村、桃、過、跳”這幾個字時,先出示:“村、桃、過、跳”這幾個字,讓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學生說出村是由“木、寸”兩字合在一起組成的,桃是由“木、兆”組成的。根據學生的這一發現,我演示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字的動畫過程,有效加深了學生的認知,達到了突出重點的目的。又如合體字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對比顯示,像樹、葉、林、聽等合體字,部首用紅色標出,鮮明的色彩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感觀,同時閃動偏旁,加強刺激,讓學生感覺認識記憶漢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種新鮮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教學效果越來越好。

三、運用資訊科技有效進行閱讀教學

資訊科技在閱讀教學中,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從聲音到影象,從靜止的畫面到生動的動畫,讓學生從對文章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抽象走入具體,從而對所閱讀的內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例如,五言古詩《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於過著幸福生活,遠離農業生產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根本無法理解田間勞動的艱苦,更不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這些,並在今後珍惜糧食,我採用了投影教學,製作了一幅活動投影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農正彎著腰、弓著背給幼小的禾苗鋤草。頭頂上是火辣辣的太陽,老農臉上的汗水一滴滴滾落下來。當我把這些投影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室裡瞬間鴉雀無聲。突然,有一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這位老爺爺腰老那麼動,多累啊!”接著,又出現了“還有看太陽多熱,把老爺爺烤得直流汗”“田裡的勞動真辛苦啊”“長大後,我要發明許多機器,為人們勞動”……當我出示一碗米飯並隨老農的鋤頭動起來時,有些學生在小聲議論:“以前我不愛吃饅頭,曾把吃不完的饅頭偷偷扔掉過,以後我再也不扔了。”“對,以後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每一粒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呀!”結果一節課下來,我幾乎沒有太多的語言,學生就理解了詩意,並且把詩中蘊含的道理深深地滲入了思想裡,達到了預期目的,輕鬆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結語

總之,資訊科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利用好資訊科技,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讓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七

插圖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識內容,它也能描繪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資訊。在當前的國小語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圖平分秋色,這對於國小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突出語文學科性質的基礎上,還充分滿足了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特徵,能夠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還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發揮插圖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其生動、形象的特徵,將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知,在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階段的學生各方面機能還很不成熟,這個階段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課堂學習氛圍也會更加活躍有感染力。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細緻觀察,學生面對插圖的過程中,腦海中會湧現出很多問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會更加好奇。通過插圖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想象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語文學科的內在魅力,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調動。在國小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資源,利用插圖設計課堂匯入,在課堂的開始環節就抓住學生的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觀潮》這篇文章,單純的講解文字,學生很難對潮水有形象記憶,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字插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學習,感知器官捕捉到的資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同時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在後期學習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資源教學,將文字和插圖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文字和圖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文字表述過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無味的。對國小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難度的,在教學理解過程中,如果能和插圖進行有效配合,這樣理解障礙就會迎刃而解。

例如,在國中課本中有《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在描寫過程中有誇張手法的應用,學生在沒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很難把握詩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學中在詩句閱讀之後,就可以帶領孩子們觀察插圖,在觀察插圖之後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當然,課本中的很多插圖需要學生有審美知識儲備,這時候就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觀察插圖,在文字的幫助下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賞析文字上的插圖。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插圖優勢,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蒲公英》這篇文章,針對這篇文章的教學手段,可以在講解文字的過程中觀察插圖,在賞析插圖的過程中昇華文字內容。讓學生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理解文字中的“花托”和“絨球”等詞彙。

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蒲公英的動態畫面,當然,在教學中不僅要使用插圖輔助,而且要準備多媒體教學,增強文字的動態美,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最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描寫形狀的詞彙想象創新蒲公英各個階段的狀態。最後還要進行感情昇華,在理解內容,觀察插圖之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徵,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離不開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通過插圖的有效教學,讓學生感受美、享受美,進而能夠創造美。

審美能力培養不是教師能夠教給學生的,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滲透,對國小生而言,插圖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國小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語表達能力要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不斷加以練習,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文字插圖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鍛鍊。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觀察文字插圖的基礎上覆述課文內容,進而背誦文字。看圖說話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對日後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學習《我叫神舟號》這篇文章時,文字中有關於人造衛星的插圖,教師可以藉助插圖讓學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識,教師課下可以查詢關於天文知識的圖片視訊和文字,在課堂中帶領學生研究知識。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插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課本中的插圖,將插圖的功能發揮出來,讓語文閱讀學習變得更加形象生動。課本中的插圖是為語文學習服務的,教師一定要合理準確地使用。

五、結語

國小語文課本中插圖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素質。所以,在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的過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課本中的插圖,充分發揮插圖的獨有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琛。淺談國小語文插圖教學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06:152.

[2]劉增真。淺談插圖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週刊,2015,28:50-51.

[3]左端銀。談談國小語文插圖教學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46-147.

[4]張德鬆。淺談“課文插圖”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S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