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三重維度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三重維度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三重維度

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就是發展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的過程。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深刻指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3月5日下午,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新的生產力理論,深刻闡明瞭發展新質生產力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係,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科學的方向指導和更加明確的路徑抓手。

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淵源

1845年3月,馬克思在《評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首次把“生產力”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概念來運用,並闡述了自己關於生產力的初步思想概念。此後,他又在系列著作中從階級矛盾、生產關係等角度不斷闡釋豐富生產力理論。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基本核心,並結合新的時代背景、社會發展條件和生產關係變革,提出新的重大理論觀點,作出系統的理論闡釋,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繼承發展。

關於生產力的科技要素支撐,馬克思認為,“生產力中也包含科學”,科學技術本身便是一種生產力。這一理論貫穿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立足新時代,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這為新形勢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指明瞭關鍵路徑。

關於生產力的生態要素制約,馬克思指出:“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先進的生產力離不開可持續的自然生態資源,自然生態資源是將生產力發展所需的勞動者、勞動工具(資料)、勞動物件等要素,實現有機關聯並形成執行合力的核心條件。對此,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叢集,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這些重要論述超越了傳統生產力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零和關係,體現一種高度的生態自覺,為確保生產力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和諧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關於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適應性問題,馬克思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總結其核心思想,就是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對此,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重要論述為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發展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問題給出明確指引。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意義

從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徵來看,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均需要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作支撐。對照“兩步走”戰略安排特別是第一步的總體目標,廣東要率先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率先進入創新型經濟體前列,還有較大差距和不足,也意味著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實現這些目標任務,達到新的發展高度,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從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看,與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向高質量發展處於歷史交匯點,抓住機遇就能實現換道超車、後發崛起,錯失機遇則可能被進一步拉大差距並在不利位勢徘徊。廣東必須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努力成為主要的創新策源地,贏得戰略必爭領域的勝利。

從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態勢看,近年來,發展分化、優勝劣汰愈發明顯,缺乏技術含量的過剩生產力、重複生產力、低效生產力被市場出清,代表技術進步的數字生產力、智慧生產力、綠色生產力迅速壯大。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勢頭總體良好,必須快馬加鞭、“以新提質”,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

總之,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必須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加速前進,向著產業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硬實力”。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關鍵在於人才,人才培育關鍵在於教育。高等教育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必須瞄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命題,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堅持人才培養的戰略導向,鍛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之間優化組合的躍升過程,新型的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性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資源和關鍵要素。著眼未來,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會經歷一個較長過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體系,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學科交叉融合力度,探索開設或改造升級一批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專業;把學科專業佈局嵌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推動學科鏈、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探索和改革未來科技人才培養新模式,嘗試打造“人才培養改革示範區”,為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創新和產業鏈發展融合賦能,提升教育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產業升級的貢獻度。

加快人才引育的重點突破,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集聚效應。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可以說,在新一輪人才發展佈局中搶得先機,就能在新質生產力上形成先發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系統且有重點地謀劃人才“引育用”工作,以人才鏈為總牽引,啟用創新鏈、服務產業鏈、撬動資金鍊,以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和人才集聚度提升來促進生產力的加速躍升。要聚焦“卡脖子”技術領域和優勢產業領域,系統謀劃引進、培育、用好戰略科學家和標誌性領軍人才,開展有組織科研集中攻關。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計劃、科研專案、事業平臺等方面予以傾斜。要持續擴大以優秀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科技人才後備軍的人才基數,努力形成強有力的人才磁場。要與企業、科研單位緊密合作,設立技術轉移轉化崗位,通過“校企聯合、工學交替”模式開展卓越工程師的聯合培養,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

做好人才服務的精準對接,激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只有以真心的服務、真情的關懷、真切的尊重,才能增強人才的集聚性、激勵人才的創造性。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五唯”、立新標,通過揭榜掛帥等激勵機制促進更多創新人才成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引領者、推動者。要按照“人才、平臺、專案”一體化原則,在科技資源配置、團隊建設、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特別是對擔綱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加強持續跟蹤關注、提供有力支援。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資料等生產要素活力,探索賦予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更大受益權。要結合自身基礎和優勢,“量身定製”人才政策,強化政策執行和落地,用心用情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要不斷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