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精品多篇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精品多篇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篇一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援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

2、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3、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建立覆蓋全國人口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政策。在人口服務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證制度。

4、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強化城鄉社群自治和服務功能,健全新型社群管理和服務體制。

5、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應急管理體制。

6、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員工的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7、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資訊網路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要把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按照“積極引導、依法管理、整體管控、確保安全”的原則,健全網路管理法律法規。健全網上輿情引導處置機制,及時跟蹤輿情動態、研判輿情走勢、評估輿情影響,積極主動地引導網上輿論。

8、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持之以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全社會的法制意識,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增強社會誠信。

社會管理創新材料 篇二

綜合專案

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1、技防建設(部分)

2、人防工程

3、治安志願者

4、治安保險

二、社會管理創新

1、社會管理創新推進年活動

2、實有人口管理

3、重點青少年群體管理

4、“兩新組織”管理

5、網路虛擬空間管理

三、綜治基層基礎工作

1、基礎規範建設年活動

2、綜治工作經費

3、綜治維穩中心建設

4、基層綜治隊伍建設

5、基層平安建立

四、綜治工作領導責任制

1、領導幹部任期目標

2、平安建設責任書

3、綜治工作實績檔案

4、成員單位述職、聯絡點、聯席會議、責任書

5、綜治檢查督導制度

6、重特大案件

專項工作

一、嚴打整治工作

1、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

2、反邪教

3、無傳銷

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

1、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2、涉法涉訴案件集中處理

三、社會管理

1、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2、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

3、預防青少年犯罪、社會閒散青少年服務管理

4、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5、鐵路護路聯防

6、維護婦女利益、平安家庭建立

7、綜治工作宣傳月、平安建設宣傳活動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篇三

(一)以資訊化為支撐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

創新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骨幹工程、建設平安中國的基礎工程。要結合制定“十三五”規劃,在更高起點上統籌設計好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社會資訊化快速發展,不僅更新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也為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別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腦力+資訊”發展起來的智慧產業,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人類智力水平,也為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提供了新平臺。要堅持資訊化牽引,積極推進打防管控一體化、網上網下一體化,確保社會治安防控形成體系、充滿活力。圍繞整合資源力量,完善資訊化標準體系、統一介面和共享模式,推動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各類資料整合應用,發揮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導和市場力量更好地結合起來,統籌建設大資料、雲端計算中心和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為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整體效能提供資訊化支撐。

(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

如何預防化解易發多發的社會矛盾,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驗。要善於把運用法治的功能與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提升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實效。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依託基層組織,發展資訊員,完善社會矛盾滾動排查、及時預警機制,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引導群眾更多地選擇非訴訟渠道和方式解決糾紛。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參與糾紛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專家參與技術性、專業性領域糾紛解決工作,提高糾紛化解權威性、公信力。借鑑一些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線上調解、線上仲裁、線上協商談判等做法,善於運用新技術提高糾紛化解水平。

(三)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基層基礎建設既是根本性任務,也是緊迫性工作。要以基層綜治中心為依託,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並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將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延伸,提高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水平。隨著資訊化建設水平的提高,領導機關擁有的資訊資源更加集中,服務基層一線更有優勢。領導機關要健全服務基層的情報綜合研判和資訊推送機制,及時把高質量的預警情報和急需資訊實時推送到基層一線。要牢固樹立寓管理於服務的理念,通過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務,有效覆蓋專業工作難以觸及的領域,有效採集日常管理難以採集的資訊,更好地服務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篇四

(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過程是實現社會善治的過程,政府和社會要各歸其位、各擔其責。一是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只有政府和社會攜起手來,才能建設好安全家園。要在發揮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引導社會成員增強主人翁精神,激發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讓大眾的問題由大眾來解決。二是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法治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最優模式,應該回應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把社會治理難題轉化為執法司法問題加以解決。三是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我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直覺、感性思維,習慣於對事物進行模糊的歸納,嚴謹、理性、體系化的實證研究不夠。這種思維方式容易導致粗枝大葉、大而化之。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注重細節為主要特徵的“資料文化”,把精細化、標準化、常態化理念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

(二)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

目前,社會矛盾大多屬於利益訴求。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關鍵是要堅持維權和維穩相統一,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擁護,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健全利益表達機制。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是密切黨委和政府同群眾聯絡、舒緩社會緊張關係的重要舉措。要完善行政複議、仲裁、訴訟等法定訴求表達渠道,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行業協會等利益表達功能。全面推行陽光信訪,儘快實現國家信訪資訊系統全面聯通,把網上信訪打造成群眾信訪主渠道。積極推進網路參政議政,搭建黨委和政府同群眾溝通交流新平臺。二是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謀發展、搞建設,都要統籌好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好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要圍繞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原則,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單位多同群眾商量,確保各項工作更好地順乎民意。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式,努力使評估過程成為傾聽民意、化解民憂、贏得群眾理解支援的過程,預防和減少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社會矛盾。三是健全利益保護機制。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大多是由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引發的。要樹立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圍繞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辦大事、辦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希望。發揮好司法救濟功能,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等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群眾權益受到公平對待、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三)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現代社會,善不善於發揮社會主體積極性,推動形成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局面,是衡量黨委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我們要創新多方參與機制,更好地組織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努力實現社會事務社會治理。一是發揮好企事業單位作用。企事業單位不僅承擔著防控安全生產風險的重要責任,而且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調動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為維護公共安全發揮更大作用。二是發揮好社會組織作用。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要推動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確保其成為黨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發揮好社會組織在引導社會成員參與風險評估、矛盾調解、社群矯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發揮好基層自治作用。基層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層群眾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辦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層民主決策、民主治理機制,構築起全社會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網路聯絡和信任關係,做到知風化險、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