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請您閱讀。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1

傳說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漢,年紀快九十歲了。他家的大門,正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得繞著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對他們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開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她說:"像太行、王屋這麼高大的山,挖出來的那些石頭、泥土往哪裡送呢?"

大家說:"這好辦,把泥土、石塊扔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沒地方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領全家老小開始挖山。

他的鄰居是個寡婦,她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兒子,剛剛換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來幫忙。

大家乾得很起勁,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這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挖山運土不止,覺得很可笑,就去勸告愚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用盡你的力氣,也拔不了山上的幾根草,怎麼能搬動這麼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嘆口氣說:"我看你這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是頑固不化,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幾年了。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它們挖平呢!"

聽了這些話,那個自以為聰明的智叟,再也無話可說了。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報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動了,他就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揹走,一座放到朔方東邊,一座放到雍州南邊。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北面,就沒有高山阻擋了。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2

牛缺,在上地這一帶地方是位聲望很高的飽學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鄲拜見趙國國君,途經耦(ou)沙時,遇上了一夥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牛車及隨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強盜在一旁看到這人對被劫之事並不在意,臉上連半點憂愁和吝嗇的表情都沒有,心中不免生疑,於是便追上去問個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說:“一個有德行的人,不應當因丟失一點供養自己的財物而去與人爭鬥,這樣會危害它所供養的自身的安全啊。”

強盜們聽後,同聲稱讚道:“這真是一個賢德之人啊!”他們望著牛缺漸走遠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議:“如此賢德之人去拜見趙國的國君,必會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國君面前告發了我們的強盜行徑,我們一定會大難臨頭。因此,還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這夥強盜再一次追上牛缺,並把他殺掉了。

有個燕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後,就將全家族的人集合起來,告誡他們:“今後誰遇上了強盜,可千萬別學牛缺那樣以賢德求忍讓呀!”大家都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

不久,這個燕國人的弟弟要到秦國去,一行人來到函谷關下,又遇上了強盜。他想起了哥哥臨別時的告誡,始終不肯輕易捨棄財物,在實在鬥不過這夥強人時,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強盜以慈善為本,發還搶走的財物。

強盜們被糾纏得大怒了,忍不住厲聲喝道:“我們沒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經夠寬巨集大量了。你現在還要死死地纏住我們,索要財物,這不就把我們的行跡暴露了嗎?我們既然已經作了強盜,哪裡還有什麼慈悲仁義可言?”只見這夥人手起刀落,將那個燕國人的弟弟殺了,同時還殺害了與之同行的四五個夥伴。

牛缺與燕人被害的悲劇警醒後人:對於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既不能講“賢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丟掉幻想,團結鬥爭,戰而勝之,才是正確的選擇。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3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

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大全(精選)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大全(精選)。車伕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4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麼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隻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隻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隻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古代寓言故事九年級5

從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幫父母耕地、擔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兩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乾淨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後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們是經常在一起討論詩詞、評議字畫的好朋友,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溼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裡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論了一會兒詩詞,評議了一會兒前人的字畫。他們越談越投機,越玩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溼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裡,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辭朋友回家。

雨後的山間小道雖然是溼的,但由於路面上小石子鋪得多,沒有淤積的爛泥。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彎彎曲曲的山路還是明晰可辨。晚風輕輕吹著,從山間送來一陣陣新枝嫩葉的清香。要不是天愈來愈黑下來了,楊布還真有點兒雨後漫遊山崗的雅興哩!他走著、走著,走到自家門口了,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裡。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裡猛衝出來對他汪汪直叫。須臾,那狗又突然後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狂吠聲和它快要撲過來的動作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識了!"於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條狗。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裡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並且說:"你不要打它啊!應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麼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楊布不說什麼了,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講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復了原先的快樂。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TAG標籤:寓言故事 九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