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三伏天養生知識及方法(精品多篇)

三伏天養生知識及方法(精品多篇)

- 三伏飲食 - 篇一

膳食養生:去火食補是必備品,如苦瓜、黃瓜、西瓜、西紅柿、薄荷葉等清涼蔬菜和時令水果要常食用。也要適當補充牛奶、酸奶、魚、蝦、肉、蛋、豆製品等營養食品。

飲品養生:三伏天出汗多,要多補足飲水,從補水方面選擇清涼的消暑保健茶水,檸檬水、薄荷水、清茶水等,也可以適當補充點甘和酸的飲品,酸梅湯和綠豆水,有利於消暑和養生。

伏天養生要注意哪些 篇二

1、飲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

2、流汗、拔火罐

三伏天排毒尤其適合那些具有明顯溼熱症狀的人,主要表現為有嚴重的痤瘡、舌苔厚膩等。對於排毒方式,夏季排汗就是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之一,此外還可推薦拔火罐、刮痧以及以特殊手法的鍼灸。三伏天,讓身體適度出汗,可以帶走體內暑溼之邪,流汗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人體排毒。

3、適當運動

夏季適當進行活動有利於身體氣血執行,保持健康的體魄。但也因為夏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運動時最好要控制好強度,不宜大汗淋漓,以防上疾病的產生。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

三伏天每年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於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兩種情況。

- 三伏運動 - 篇三

運動方式:三伏天應避免劇烈運動,建議早晚散步等運動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根據氣溫、氣壓情況適度鍛鍊或停止鍛鍊。鍛鍊後切忌大汗淋漓,更忌運動後立即用冷水沖澡、貪圖一時的涼快。因為冷水會讓受熱擴張的毛孔驟然收縮,使得身體裡的熱量散發不出,容易導致中暑,也會對心腦血管造成損傷。

運動場所:夏天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較涼快的時候。可以選擇在公園、湖邊、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可以選擇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運動。當出汗過多的時候,可以選擇飲用鹽開水,切記不能運動後立即喝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則容易誘發寒溼麻痺症等一些疾病產生。

入伏時間怎麼算 篇四

傳統的計算伏天的方法是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那麼,_年什麼時候入伏?我們可以計算出,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7日

通常來說,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此外,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伏天養生知識有哪些 篇五

所謂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後,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是比黑夜更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以後的“三伏”。

“三伏天”最是讓人心煩氣燥,高溫天氣,出汗過多,體內鹽分減少,體內滲透壓容易失去平穩,從而出現中暑,適當補充鹽分有利於達到防暑的功效。中醫認為,豆類具有祛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能預防中暑,特別是紅色的五穀。

老中醫紅八珍內含紅米、紅棗、紅豆、紅薯、枸杞、紅麥、西紅柿、胡蘿蔔八種紅色天然食材,其中紅棗,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紅豆,利水解溼活血,在夏季多吃天然五穀在應對酷暑具有很好的預防功效。

如果您在酷暑中感覺到吃飯沒有胃口,心煩氣燥,難以安神,心悸失眠,那麼你一定要注意適當調節休息,多吃五穀,特別是紅色五穀或老中醫紅八珍。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五穀果蔬和粗雜糧是沒有明顯區分。到了現代,隨著研究深入發現,谷蔬花果是具有與藥物相同的四氣五味,能夠治療疾病,又比藥物作用和緩,富含營養。“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既不對症,亦無他患”。

廣東老中醫多年臨床試驗和測試證明,食物經過高度研磨後,其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被充分分解出來,很多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粉碎後猶如被初步咀嚼,形成的營養物質被人體吸收的效果比普通口腔咀嚼大大增加,更加容易被人體消化利用。

八種紅色純天然原材料經專家團隊特殊工藝研磨和科學精心調配,合理地掌握谷蔬花果中各種食物的營養比例搭配,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要與人體膳食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建立平衡關係。

老中醫谷蔬花果粉不僅解決了日常充飢的需要,更是豐富了傳統上的口感,最大程度滿足人體消化和吸收,解決了現代人速食方便的需求。紅色的營養,紅色的滋味,酷暑三伏天,最好紅八珍。

三伏天關愛自己,愛護家人送清涼。早晚一杯紅八珍,應對酷暑沒煩惱!

伏天的由來 篇六

1、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德公(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開始置初伏,用來明確夏季的開始,並定為農曆六月上旬的固定日期。

2、《漢書·郊祀志注》中提到:“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意思是農曆正月的“蟄伏”之意,後將一年中太陽最偏南的一天稱為“伏日”。

3、三伏天是依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明確的。每一年小暑之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含有“庚”字的生活)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未伏,合起來稱之為三伏。

- 三伏作息 - 篇七

作息習慣:夏季的光照時間長,所以入睡時間會較晚些,但切記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進行晨運,在安排鍛鍊的時候,要避開烈日之時,注重加強防護。午飯後,需要安排小憩,30分鐘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有利於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

作息環境:三伏天室內環境要保持清潔衛生,室內要時常透氣通風,不可長期悶在空調室內。夏季容易受到風寒溼氣入侵,睡覺時不宜扇類對著頭部、腳部送風,不宜夜晚長時間露宿。在空調房裡,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季出汗比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溼衣容易使人得病。

入伏是什麼意思 篇八

伏,是避暑之意。從夏至開始,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熱的中間潛伏著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入伏就是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總的來說,“伏”的開始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決定的。按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規定,“頭伏”始日必須是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一庚為10天),即常言“夏至三庚便是伏”。第三個帶“庚”的日即為“頭伏”開始之日,如1997年7月17日,經天干、地支配合排至該日時,為“庚申”日,恰好是第三個庚日開始,亦即“頭伏”開始之日。在此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這種天干、地支的配合紀日是早在千百年前就開始了,且以此迴圈,當排至1997年陽曆7月17日時恰為“庚申”日,並非當年臨時現配合。通常每年“夏至”往往在6月21-22日,個別年份在6月23日。

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著:“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到8月24日結束,歷經40天,可是妥妥的“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