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關於心理的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心理的論文【精品多篇】

心理健康論文 篇一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成功速度的快慢,與自信心的有無或強弱有著密切關係。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樹立他們相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訓平臺

在培訓中來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自信心是一個涉及心理學方面的問題,班主任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支援,需要進行專門培訓,以促進行為能力的跟進。比如:

1、集中培訓

針對心理學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由學校負責定期組織集中性的專題輔導。通過集中訓練,解決班主任在理論方面存在的困惑問題,引導班主任以正確的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自信。

2、自主培訓

開出自信心方面的具體書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消化。同時,可以讓課題組的老師共同收集有關自信心培養方面的資料、課件,放在學校的網站上,供班主任瀏覽,使用。

3、提供自我反思與相互交流的平臺

給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對話、分享的平臺,剖析教育案例,進行理性思考,構建科學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學校與家長交流的橋樑

家長也對學校、對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這種信心的缺失,是導致學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學校、班主任與家長合力教育孩子就變得十分必要。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嘗試:

1、大力宣傳,讓家長對學校充滿自信

學校重視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讓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充滿信心。每到家長會,學校都會給每位同學寫一封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學生帶回家,讓父母翻閱,讓家長與我們的老師“親密接觸”,讓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師以及教學狀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2、對家長進行自信教育的有關培訓

重點指導家長“賞識孩子”。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引導,再多多正面鼓勵,能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

3、實施感恩教育,從內容到形式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主要通過學生給父母寫信,父母給學生寫回信,舉辦感激父母的徵文比賽,佈置感恩教育作業等形式,教育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幫助家長樹立自信的過程中,家長與學校有了更多的溝通,不斷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質,轉換自身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困境面前,積極嘗試,奮力進取的學生更多了。在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學校不斷開啟思路,引導、開展好家庭教育工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

在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對學生影響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接觸時間最多,接觸空間最廣的老師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針對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途徑及經驗進行分享:

1、在評價中培養

教師對學生經常作肯定性的評價,可以激發並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但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評價要及時,易於激起學生成功的體驗,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評價要恰如其分,防止遺漏,既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更不要遺漏。③評價要因人而異。

2、在自我暗示中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種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並指導人的行為,使之按預想的目標活動,最終達到目的。例如,當一個人心情沮喪時,反覆在心裡默唸:“我精神抖擻,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幫助人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所以,經常讓學生在心裡鄭重其事地默唸一些暗示語,比如“我一定能學好英語”,考前默唸“這次考試一定能考好”等,不僅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勵教育培養

我經常會遇到各方面較差的學生,他們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卑感。以平等、寬容、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關心尊重他們,並給予更多的激勵和關懷。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培養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4、在競爭中培養

競爭能力是一種具有遠大抱負、一種不斷追求、不斷攀登的精神。當代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現為開始做某件事情時,信心十足,鬥志昂揚,但一遇到困難、失敗,又失去勇氣和信心。為此,我經常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構築一種你追我趕、相互競爭、既團結又友愛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個人的潛力,在學習中敢於冒尖、敢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滿,從而促進個人進步,增強自身實力,培養自信。

四、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環節,班級管理要成功,必須把班級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人。我覺得班主任應根據本班級自身特點,充分發揮班委會和團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強對班幹部和團幹部的培訓,指導他們大膽工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班級日常事務全部交給學生來做,就會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鍛鍊,在鍛鍊中逐步培養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學生自我管理單位,形成它們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團結機制,並拓展它們的功能

比如,班委會在學生自我教育、自律發展、自主管理等方面發揮突現作用。團支部對班級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反饋、溝通,確實形成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有效體系,對班級整體工作的開展有較好的幫助。

2、開創學生自我管理的活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

(1)學習自主管理。學生自主成立班級學科興趣小組,努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每個學科由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負責,利用課餘時間定期商討學習上的問題,可以是一種題型的多種解法,可以是單元知識的整體梳理,也可以是學習方法的取長補短。在這個基礎上,學科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並將興趣小組的成果由同學自己以總結述評的方式在課上推薦給全班同學,因為學生自己分析的問題往往更切合本班學情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班級的進步。

(2)行規自主管理。人人蔘與制定班規。利用班會課學生們根據自己本班情況定出班規,各有各的特色。學生參與制度制定,並且參與管理過程,參與評定結果,使他們產生了責任心和使命感,並且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展開主題班會活動

學生自主策劃主題班會。班會注重引導學生的主體參與,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關注學生的苦惱,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體現學生道德成長的需求。《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情景,進行了針對性的教育。在一次次專題活動中,學生們學會了尊重與信任、理解與溝通、互助與競爭,班會課成為學生的自我展示、自我鍛鍊、自我提升的舞臺。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訊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瞭解問題,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對幼兒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有著十分很大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及幼兒家長均應當積極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相關問題,通過科學有效措施加強心理健康教學,從而使幼兒能夠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長,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髮育。本文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研究。隨著當前社會不斷髮展,社會上對幼兒心理健康也越來越越關注,同時幼兒心理健康也是幼兒成長髮育過程中一項重要因素。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及手段,對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在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當積極分析所存在問題,從而採取有效對策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夠充分認識。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幼兒園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認識,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實施過程中僅僅使幼兒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質方面需求得到滿足,對於幼兒心理健康內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定侷限性,對幼兒實際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選擇行為治療方式進行矯正,未能夠對是否真正適合幼兒進行考慮。其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在幼兒心理髮展時期,通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幼兒潛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情況來看,其發展時間比較晚,相關理論研究比較少,其所導致結果就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較低。另外,在當期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比較凌亂、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鑑其它學科或者較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這些課程與幼兒實際年齡存在很大差異,不利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適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第三,缺乏充足師資力量及家庭支援。當前幼兒園教師未能夠準確把握評價心理健康相關標準以及其效果,由於教師知識缺乏系統性,並且教育實踐也存在侷限性,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於幼兒心理問題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夠及時正確進行糾正。此外,在家長方面,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對幼兒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視,並且很多家長都不具備相關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兒有一些不良心理問題出現,由此可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長所起到作用明顯比較落後,與幼兒園教育之間未能夠保證同步進行。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分析

2.1積極創設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有利環境

在每個人成長髮育過程中,環境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物質環境應當能夠對幼兒生理及心理髮展起到促進作用,幼兒園內部整體環境應當保證舒適、安全以及衛生與實用,在幼兒園內對於其材料以及裝飾應當對色彩選擇進行考慮,應當能夠使不同幼兒不同需要整體得到滿足,幼兒園應當對自然環境進行合理利用,合理進行佈局,幼兒園內裝飾應當保證色調柔和,保證與幼兒審美情況相符合。在保證環境舒適、良好基礎上,教師應當保持寬容理解態度,對幼兒積極引導,使其能夠對周圍世界自由主動進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夠得到良好發展。

2.2積極提升幼兒教育工作者整體素質

幼兒教育是具有較強專業性的一項工作。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兒教師,另外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一定輔助作用,要求這些工作人員不但要求具備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具備道德感以及責任意識,所以,建立高素質幼兒教育人才隊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應當積極提升其專業素養以及法治底線意識,要能夠對幼教事業以及幼兒真正熱愛。在心理學知識方面應當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使其心理衛生方面相關知識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將心理諮詢以及診斷知識掌握,並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相關心理知識進行有效運用,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使幼兒心理能夠保證健康成長。

2.3有效運用家園合作教育模式

對於幼兒生活及學習而言,幼兒園及家庭均佔據一定比例,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家庭與幼兒園之間應當積極相互配合。作為幼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對幼兒身體健康發育關注,同時也應當將基本心理學知識掌握,使其能夠將正確兒童發展觀能夠樹立起來,對社群以及幼兒園資源應當充分利用。另外,幼兒園應當積極開設專門講座,以便於能夠為家長提供機會,使其對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加充分認識,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應當對社群以及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積極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家庭及幼兒園均能夠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積極參與,進而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使幼兒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語

在幼兒成長髮育過程中,不但身體健康十分重要,同時心理健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能夠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十分必要,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清楚認識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針對所存在問題選擇有效對策解決,從而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有利於幼兒心理更好發展。

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一、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具體表現

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是應用型人才的保證;專業理論素質是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實踐操作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

2、詳細內容

學生在進入學校後,第一年,學生在校內完成心理職業基礎課程學習,安排2~4周崗位認知實踐和6周校內心理實訓,完成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第二年,學生在校內心理實訓室學完由專兼職教師共同承擔的以真實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專案化專業核心課程,安排1個月校內心理實訓和1周到國小做準員工的崗位見習,考取相應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完成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第三年,結合就業工作,安排學生到就業單位或校外頂崗實習基地的工作崗位,完成心理職業素質提升和崗位能力強化的專長培養。通過上述措施,教學團隊逐步完善1年基本能力培養、1年專案課程+心理實訓、1年企業頂崗實習的“3個1能力提升”,最終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設定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

1、優化基礎課程,使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結構

根據社會對初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素質教育為重點,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結合本專業各崗位群所必須和通用的基礎知識,以“夠用”為原則,確定“寬基礎”教學內容。比如,我們設定了思想政治課、文化素質課(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基礎)、教育理論課(教育學)。這樣,使學生能學到比較寬廣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基本素質,既有短期就業的能力,又有適應新崗位的基礎,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創造良好的知識平臺。

2、強化應用課程,使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技能

根據培養目標和行業需求,將課程分為若干模組,如素質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以及實訓實踐課。其中,專業基礎課包括教育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多項內容。專業技能課因專業的特色和市場需求,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並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特性,避免學科間內容的重複,我們經研討決定刪除《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等幾門課程,增設了《心理健康活動課程設計》《兒童心理遊戲》《心理問題案例分析》等課程。對於選修課(如人際關係心理學、應用文寫作、國學經典、環境教育、課件製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加以選擇。

三、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

1、能力模組。

為了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教學團隊確定職業素質教育、崗位能力知識、崗位基本技能、崗位能力拓展、崗位能力提升5大模組,構建以崗位核心培養為主線的階梯型實踐能力提升體系。

2、頂崗實習。

為了加強學生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團隊積極拓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實踐基地。通過頂崗實習與畢業調研,使學生有效應用心理髮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也為學生畢業以後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頂崗實習的管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實習計劃:實習第一週,每個學生都需要在瞭解實習單位基本情況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出本人的實習計劃,並交給指導老師稽核。二是實習方案:實習方案主要包括教案、班主任工作方案、講座方案、個別或團體心理諮詢方案、素質拓展方案和培訓方案等。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完成上述兩類以上(包括兩類)的實習方案,且每類方案不低於3個。三是實習調查:實習調查報告主要包括教育現象調查、單位組織狀況調查、崗位工作分析報告、該單位心理學專業化建設現狀調查等。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至少完成其中的1項調查。四是實習日誌:認真填寫20篇以上(含20篇)的實習日誌。到學校實習的學生的日誌必須包括3次聽課記錄(包括評課記錄)。五是實習總結:實習結束後,每個學生應認真總結,填寫《教育學院學生實習總結》,字數2500字左右。

第二,頂崗實習的實施。重點落實好頂崗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後三階段工作。第一階段是實習前(計劃準備):制訂頂崗實習方案;公佈頂崗實習的企業用人要求;宣傳動員,學生選擇頂崗實習崗位,擬訂實習計劃;學習企業規章制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責任、義務和權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第二階段是實習中(過程監控):職業道德教育、崗位技能訓練;教師定期訪問學生和企業;教師和企業指導學生撰寫業務報告(心理活動小結和業務總結報告);教師和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每個同學在頂崗實習的真實環境中學習專業課程,結合頂崗崗位完成實用的畢業設計課題和規定的作業檔案。第三階段是實習後(評價總結):評價、總結、交流和表彰。

四、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教學資源

1、特色教材資源建設。

校企雙方根據崗位核心能力培養需要,建設優質核心課程、課程標準,開發與優質核心課程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學團隊一方面選用優秀高職教材,另一方面以真實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團隊帶頭人主持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該教材具有以下兩個鮮明特點:

第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其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傳 uaw 授給學生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論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與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本書自始至終充分體現了這一宗旨。該教材較大幅度增加了實踐教學,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家庭和社群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有所創新,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為學生繼續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分支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應用性與可讀性的統一。全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全書以案例、小故事、知識窗、小測試、小練習和團體活動設計等多種方式來展現主題。內容貼近大學生實際,以大學生在人生髮展中所遇到、所關心、所困惑、所期盼的問題為主線來構思。尤其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列舉的心理訓練或團體活動內容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悟,行有所導;注重學生參與,讓學生更多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在知識的主動建構中來完善自我。

2、拓展教學資源建設。

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本團隊在教學中,結合使用了相應的擴充性資料。具體說來,團隊教師選定的拓展性教學資源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基礎性資源。以院系圖書資料室、心理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等為依託,為課程教學向課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條件。團隊帶頭人組織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編排習題手冊、團體心理輔導訓練方案、心理實驗手冊與實習指導講義等資料,並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類是推薦性資源。作為學生的課外輔助性讀物,我們向學生推薦心理健康教育書籍10餘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圖片20餘張、心理測試問卷5套(如心理健康測試、記憶力測試)以及《星星的孩子》等十幾部優秀視訊資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與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中職學校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這阻礙了中職學生潛能的發揮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須把握學生心理的特殊性,通過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科學設定理論及實踐教程、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等有效措施,培養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強、對社會有用的中等職業技能人才。

一、中職學生心理特點的具體表現

1、學習動力不足,自卑感強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貧困家庭,有些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爺爺撫養長大,缺乏必要的。家庭關愛。部分家長甚至抱著能長個、能養大的標準養育孩子,造成很多中職學生是“被上學”的。因此,不少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再加上來自社會和自己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他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未來渺茫。部分學生因此自信心喪失,自卑感嚴重。

2、自我意識凸顯,集體觀念較差

對於十六七歲的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自我上。他們不僅能夠逐步地客觀認識自我,而且在自我表現、自我防衛和自我珍重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較理智的獨立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已經把自己當作“成人”對待,希望逐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渴望在社會上受到尊重,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利和地位。但是,由於受到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家庭生活觀念的侷限,他們又容易在心理上表現出自私和極端的一面,漠視學校的關心和同學的幫助,面對利益選擇時往往以個人為中心,奉獻意識和集體意識不夠,紀律鬆懈,社會和集體責任感欠缺。

3、渴望被認可,但人際關係欠佳

“展示自我、體現價值、渴望被認可”是中職學生心理的一個顯著特徵。但是,部分中職生由於性格內向、心思敏感,表達能力不足,缺乏為人處世的能力,再加上害怕被嘲笑、不願甚至不敢與他人交往,因而造成人際關係障礙。

4、就業期待與悲觀心理並存

對中職學生來說,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就業,他們一方面對未來的工作充滿期待和嚮往,希望早日畢業、儘快就業,為家庭分憂;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未來深感焦慮,認為研究生、本科生找份工作都不易,更何況自己只是箇中職生呢?正是這種焦慮和悲觀心理,導致不少中職學生學習期間得過且過、患得患失。

二、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舉措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路體系

健全的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中職學校應該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學生科—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資訊員”四級網路體系。其中,學生科要設定專門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落實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計劃,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科學設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中職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學校要按照要求把心理健康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開足課時。教師在規劃和設定心理健康課程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鍼對性的設定。同時心理健康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行為訓練為一體的特殊課程,要採取角色扮演、啟發式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組討論法、心理測驗法、行為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健康不僅要求軀體無病、體格健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掌握心理學知識並運用所學的心理調節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提升自身心理素質。

3、做好個體諮詢、團體諮詢和心理知識講座活動

中職學校要建立規範、功能齊全的諮詢室,包括預約等候室、個體諮詢室、心理測量室、情緒宣洩室、沙盤遊戲室、音樂放鬆室等功能室,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調節。學校要做好整體佈局、科學規劃,既要有心理諮詢師對個體進行開導、對學生集體進行心理專題講座,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挖掘潛能、完善人格,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4、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係,以持續的耐心給予他們更多關心、理解和尊重,使每個學生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潛力。同時,作為專業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努力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課程間的有效融合,專業課的講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

5、重視宣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中職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宣傳工作,提高全體教職工的認識,集眾人之力,做好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學校要利用展板、電子屏、廣播、校園網站、微信平臺等多種媒介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採取心理劇、心理知識競賽、心理電影評析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做好學生心理保健。

總之,當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仍不容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教師只有結合實際不斷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把握中職學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出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強的高素質中等職業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