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總書記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龍江期間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黑龍江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專題研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舉措,形成了調研報告和行動方案,在新時代新徵程著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為推進強國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深刻領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深刻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本質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重大的實踐意義和非凡的戰略意義。

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價值。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社會經歷了以蒸汽機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產業革命,以計算機和高科技迅速發展為標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正在迎來以數字化、智慧化和生物技術為主要特徵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每一次重大產業革命都帶來經濟發展的量變和質變,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主旋律,新質生產力已經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發展實踐。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性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趨勢,創造性提出了新質生產力,深化了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指引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新飛躍,是***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新質生產力必將帶來產業與經濟的新變革,既決定了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方向,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天下情懷,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彰顯了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創新並運用理論創新引領發展實踐的偉大政黨。我們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工作,以新質生產力引領振興發展,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和核心要義。社會生產力的躍升,必將導致更加強大的先進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更新和迭代。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基本內涵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體現了生產力演變規律和生產力升級方向,蘊含著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邏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實支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重要動力,是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要。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生產力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堅實基礎。新時代新徵程,黑龍江要全面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實踐地,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為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和顯著特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為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當務之急。這就需要我們聚焦創新這個“特點”,抓住質優這個“關鍵”,把握先進生產力這個“本質”,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黑龍江科技資源豐富、創新底蘊深厚,擁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個高校,哈獸研、中船重工703所等120個獨立科研院所,哈電集團、中國一重等“大國重器”企業,多項技術成果助力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萬米海試等國家戰略任務。構建新質生產力是發展的新起點、新動能,我們要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以科技攻關推進技術和業態模式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管理和制度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

牢牢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任務

總書記強調,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發揮科技和產業基礎優勢,加快形成具有龍江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黑龍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在航空航天、資訊網路、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先進製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要素較為豐富。我們落實創新發展、開放發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著力構建功能完備、機制靈活、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體系,用好黑龍江創新發展60條、人才振興60條等政策,在智慧機器人、生命科學、陸相頁岩油等領域攻克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增強新質生產力創新源頭供給,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龍江,在空間科學、資訊智慧等領域建立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深海、深空、深地等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前沿領域科技研究,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案,掌握運用大資料、大模型、大算力,生成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總書記指出,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黑龍江深入實施產業振興計劃,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同比均增長22%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3%,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著力構建具有黑龍江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裝置更新,提升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等產業能級和產品競爭力,推動“龍江製造”邁向“龍江智造”,推進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產業規模,打造航空航天、高階裝備等產業叢集,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增長極。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打造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哈工大航天高階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推動前沿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以前瞻性科技創新應用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開闢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新賽道,持續推進生產力現代化、新質化。

用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總書記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黑龍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糧食總產量為1557.6億斤、佔全國11.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3%,常規粳稻和大豆自主選育品種達到100%。我們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以發展綠色農業為鮮明導向,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高水平建設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階智慧農機裝備研發推廣應用先導區,率先實現農業物資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農業資訊化,加快形成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大面積提升糧食單產,推廣應用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打造更加穩固、可靠、堅實、安全的“大糧倉”,夯實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基礎,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龍江力量。

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黑龍江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森林面積20.12萬平方公里、溼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均居全國第3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綠色龍江,實施生態領域科技創新行動,推廣應用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培育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佈局建設哈大齊新能源產業帶和東部新能源產業叢集,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提升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水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發揮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加快把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生產力,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對生產力要素綠色化重塑,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培育壯大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生產力。

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總書記指出,發展旅遊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業鏈發展。2023年入冬以來,黑龍江冰雪旅遊呈現現象級頂流,哈爾濱火爆“出圈”,帶來了一系列綜合效應,這是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在龍江的生動實踐,是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推動“三億人上冰雪”的重要成果,是總書記2023年親臨龍江考察、親自推動冰雪經濟發展的成就體現,展現了龍江振興發展的新局面新氣象。我們要把發展特色文化旅遊作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行產業,把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旅遊由“一地一季”向“全域全季”轉變,依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培育“四季冰雪”新業態,推動冰雪旅遊“以新提質、以質催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加快冰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高水平建設哈爾濱冰雪運動裝備製造產業園、齊齊哈爾冰雪裝備產業園,高質量籌辦第九屆亞冬會,推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範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冰雪品牌和冰雪旅遊勝地、避暑勝地,以冰雪產業升級帶動生產力質的躍升。促進旅遊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冰雪旅遊“出圈”效應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延伸,集聚優質要素,增強經濟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忠實實踐地。

探索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總書記指出,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加快推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讓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優質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開展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試點、科技成果轉化試點,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優化創新要素配置質量、模式和結構,實現更高級別生產要素形態組合,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培育發展新型要素形態,推動資料要素與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協同,以資料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生產工具創新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持續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創新央地合作模式,攜手推進駐省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發揮國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引領作用。落實民營經濟支援政策,梯度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使民營企業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推動外貿擴規模優結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前沿意識、開放意識,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對國際各種優質生產要素的吸引力。發揮對俄開放合作最前沿和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作用,打造農業、煤炭、石化等跨境產業鏈,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高質量規劃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範區,在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外貿擴規模優結構,加快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以開放型經濟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著力深化區域產業交流合作。區域合作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促進生產、流通和消費。深入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推動深哈產業園提檔升級,建設先進生產力示範區。加強東北三省一區合作,在科技創新平臺佈局、重點領域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等方面深化交流、互促互補,推動重點產業聯動發展、優質生產要素良性互動,協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攜手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

強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保障

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援,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不斷開創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局面。

超前規劃引導佈局。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敢於“無中生有”“有中生新”,超前規劃、科學引導先進生產力佈局。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做大做強數字產品製造、智慧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任務,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專案、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加快建設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援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型發展。圍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和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建設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新材料基地和高階先進製造基地,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也最具有決定性力量。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迴圈,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機制。健全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校基礎學科高水平培養基地、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全面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實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計劃,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加快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創新第一動力。

完善平臺載體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各類平臺的承載作用。優化基礎設施佈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提升航空客貨運輸服務水平,構建內暢外聯的鐵路網路,推動公路網創新智慧發展,佈局高效智慧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為數字技術應用創造良好基礎條件。發揮產業園區技術密集優勢,完善各類園區功能,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先行區。高質量辦好哈洽會、新材料博覽會等展會,積極引進頭部企業,以優質企業引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保護經營主體就是保護社會生產力,支援經營主體創新創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黑龍江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落實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政策措施,推動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錘鍊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優良作風,確保黨中央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形成各類要素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者得到合理回報的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