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版多篇】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版多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一

“ 隨著素質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國小語文教學正在步入一個變革的新時期,這種變革圍繞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對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過程操作等提出了尖銳的挑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已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時代的呼喚。國小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作用,而主體的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發揮最佳教學效益。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定標——指向

學習目標是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的中介,在教學活動中有著導向、調節和標準功能。只有幫助學生在自願、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產生積極、持久的活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提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把學習的具體要求和應達到的程度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這樣就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次,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強化教學本身,也是培養學生閱讀定向能力的主要手段。我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先讓學生圍繞以下思考題預習課文:

1、“鳥的天堂”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2、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麼?

二、讀文——領悟

三、質疑——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教學中,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考、答問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如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時,啟發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會紛紛提出:魚應該在水裡遊,怎麼會游到紙上?是誰使魚游到紙上來的?他是怎樣使魚游到紙上來的?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邊讀邊思,主動地把握了全文內容,體會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窮人》第一自然段著重講漁夫的家境貧窮,生活困難。第一句“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交代了漁夫家的生活狀況,第二句作者把筆鋒引向室外,屋外“寒風呼嘯,海浪洶湧澎湃”,接著作者交錯地把筆鋒回到室內,說室內“溫暖而舒適”。教學時,我緊扣“溫暖而舒適”,啟發學生質疑,學生認為“溫暖而舒適”與漁夫的貧窮家境相矛盾。我緊緊抓住“溫暖而舒適”這一矛盾處設問:“溫暖”在文中具體指什麼?“舒適”又指什麼?讓學生想一想,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經過閱讀、思索、討論,學生知道了“溫暖”僅僅指爐子裡的火還沒有熄,“舒適”僅僅指地掃得乾淨,依具擦得亮,孩子睡得香,而這一切都是女主人勤勞能幹得來的。通過教師點拔,學生分析,學生理解了這一段的內涵,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想象——創新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的資訊和已知資訊結合起來,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在教學活動中,想象 是基礎,是源泉,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素。在教學《太陽》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太陽的巨大作用,我引導學生想象沒有太陽會怎麼樣。一學生談到: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光明、溫暖,人們終年穿著厚厚的棉衣在黑暗中生活。雖然這個想象並不完全準確,但我不加以反駁或糾正。好多同學要求補充:沒有太陽,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根本不會有人。在理解風的形成時,我引導學生選取兩個不同地區吸收熱量的多少來用例項說明。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敘述過程中,創造思維的靈光不斷閃現。

總之,教師必須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心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使語文教學的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讀、自解、自悟、自得的過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二

化學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特別是探究一些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學習的教學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運用探索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地組織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調發展。下面談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有趣的化學實驗、生動有趣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感興趣東西都容易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所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以激發學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用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語言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容易被學生接受。如講解第五單元時,有句成語叫“點石成金”,給你一塊石灰石,你能使它變成金子嗎?從而匯入質量守恆定律。講第六單元時明朝愛國將領于謙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你能通過這首詩知道哪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原理嗎?在講解第七單元時用“鬼火”、“天火”引入自燃。這種以趣味化、形象化的巧妙語言可成為啟用學生思考的誘因,可以誘發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又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單元的學習,就有關於“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空洞”現象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科普小知識,要求學生去查閱一些課外資料,來解答“為什麼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地球大氣的臭氧層空洞是怎樣形成的?”等一系列有意義的問題。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能夠觸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良好動機,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在“跳一跳,摘到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自豪。

二、正面引導,大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發表見解,大膽想象,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促進思想交流。方法上可討論、可辯論。讓同學相互評價,並由回答問題的同學自己作總結,其他同學也可參加發表意見。通過互動學習掌握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討論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樂,找到成為課堂主人的感覺。如我們在學習第二單元《製取氧氣》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明確了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時,二氧化錳只是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後其化學性質和質量並沒有發生改變。課後佈置思考題:“怎樣證明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後質量沒有改變?”讓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然後引導學生去參照“混合物的分離”這部分內容。學生們查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合作、探討、交流,教師對設計正確的同學給予肯定,設計不好或不正確的,給予引導和指導,結果很多學生都能夠完整的寫出實驗步驟,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應把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建構知識,整合知識。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善於閱讀,善於用書,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如在學習《原子的結構》時,利用課本P53的表提問:此表給我們提供了哪些資訊?教師引導、啟發,讓學生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得出:

1、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於電子數。

3、氫的原子核中無中子(或大多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4、不同種類的原子,核電荷數不同。像這樣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文字、表格、插圖、圖解等,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通過對應閱讀,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在考試時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關注後進生,幫助後進生,使他們也能自主學習

最後,自主學習並不是優等生的專利。教學過程要求人人蔘與,人人動腦、動手、動口。教學中要針對後進生的特點,不失時機的對他們進行鼓勵指導,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幫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為他們設計一些適合它們的簡單問題,為他們補習舊知識,提前為他們介紹新課的內容及重難點,只有幫助了後進生,全班的整體學習水平才會提高。因此,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舉一是為了反三”的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三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失敗的人也愈來愈多了。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想成為成功者。那麼只有不斷的加強自身知識的修養,才能做到著一點。要獲得知識必須通過學習,而大多數知識需要我們自學。學習需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凡是隻要掌握了方法,那麼做起來就簡單得多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自學的方法有那些呢?

對於我們剛脫離學校的學生來說,對於自學還比較的陌生。並且自學的能力也遠遠不足。據我的親身經歷,發現這學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當我們拿到一本新書時,我們也許在心中抱怨:這麼厚的書。把我看死了都看不完。如果你有這種心裡的話,那麼請你先不要抱怨。我們樹立信心,對自己說,我一定會學會它。在學校中,老師會把每一個知識點詳細地對我們講解。那時。我們會感到知識點很簡單。然而,那時老師對我們只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自學就與老師的講課不與樣了。自學只能靠自己。我們不要急著看書中的知識點,應該瀏覽書的目錄,分析全書主要講的是什麼。這樣就可以把握書中的總體內容,從而做到心中有數。這是自學的第一步。重新閱讀,這時,就要參考自考書後的。在自考的書中有許多很長的內容,其實在這些長的內容中只有一句重要的話(即中心思想)。我們要把這句話找出並用筆重點標出做為看的重點。參考自考書後的《自學考試大綱》,可以幫助我們我們儘快的找出它。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長內容都是無關緊要的話,對於其他的話我們也不要忽視,因為這些話是對這個知識點的解說,這些話有助於我們理解知識點。這是自學的。第二步找出重點。

在精讀重點時進行理解並進行記憶,記憶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好比吃飯一樣,只有經過咬琢才能消化。對於知識點的記憶也是重要的環節。我們學習知識就是為了用知識。而用知識必須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在記憶知識時應抓住自己的記憶規律。有的人早上的記憶力最好,有的人在晚上的記憶力最好。每個人的記憶規律是不同的,我們要因人而異。這是自學的第三步,記憶知識。

我們還應利用一些小時間進行思考知識(如:吃飯`走路的時間。)。思考其中深奧的道理。想想它對於我們的工作`做人有何啟示?從而使這些知識不斷地使自己走向完美。會使自己的水平漸漸的提高。這是自學的第四步,反思知識為我所用。

理論來源於生活實踐,相反,從生活實踐也可以推出理論。對於那些不理解的知識,要多進行聯絡生活,儘量要能從生活的現象發現相應的理論。這也是對學習知識的最高要求。如果還有不理解的知識的話,那麼就應去查閱有關資料,如果經過查閱有關資料,仍有不理解的知識話,你們就應去請教比自己知識修養更高的人。在請教的過程中要遵循”請教無類“原則。不一定大學生的知識修養比農民的知識修養高。不一定大學生的知識修養比技術工人的知識修養高。在請教時應做到”不恥下問"。儘量向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請教因為他們是最好的人。這是自學的第五步,請教與聯絡。

長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是學習任何知識的必經之路,做筆記使知識更加明確。做筆記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更有條理。做筆記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印象。這是自學的第六步,做筆記。

在學完一本書後我們就應找與此書相配的教輔書,並進行大量的做題。這樣對於知識的鞏固有巨大的幫助。對於知識要進行回憶。這時就應翻閱曾經所做的筆記。晚上睡在床上進行回憶。這樣可使所學的知識終生不忘。這是自學的第七步,做題回憶知識。

在做題時要歸納題型(從眾多的題型中找),從而在考試時做到胸有成竹,在學習完後要要複習知識,在很長時間後也要複習知識。因為複習是戰勝遺忘的唯一方法。這是自學的第八步,複習知識。

以上就是我對自學方法的一些看法。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朋友們,讓我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吧!這樣會使我們輕鬆的面對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篇四

國小生的學習要建立在活動的基礎上,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將學到的知識內化,只有通過活動才能讓學生在觀察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獲得技能,在交流中感悟方法,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成長,在活動中健康穩步的發展。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呢?我長期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探索新知,這對學生自己來說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極容易掌握問題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教師應培養學生這種自主探求,積極思考的良好品質。如:在複習分數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補充問題的應用題:“飼養場買來黑兔9只,白兔36只,並鼓勵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想法,提出不同的問題。思考之後學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幾分之幾?白兔是黑兔的幾倍?黑兔比白兔少幾分之幾?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幾?白兔佔買來兔子總數的幾分之幾?黑兔佔買來兔子總數的幾分之幾?”短短几分鐘,沒有經過老師任何提示,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得出了6個問題。這樣做學生既靈活運用了知識,又掌握了本課學習的重點,其教學效果要比教師一味地講解好得多。

二、讓學生大膽猜想,思考

讓每個學生在已學得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與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過程,將學生學習由“吸收——儲存——再現”轉化為“探索——研討——創造”,將教師的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過程,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如教學“圓面積計算”,我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

(1)圓可轉化成什麼圖形來計算面積?

(2)轉化前後圖形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整個教學過程,教會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本領:

(1)可以應用知識間的轉化和聯絡;

(2)動手操作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3)認真觀察、比較,有序地思考問題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等。

三、讓學生想說就說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又是密切相關的。而國小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學生更是感到無從說起。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首先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再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說話。其次,課堂中還應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鍊學生去說。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鐘錶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鍛鍊。再次,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簡單的例題可由學生模仿老師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說說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為什麼這樣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四、放手讓學生去做

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國小生共有的特徵。對於什麼事他們都願意自己去試試。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他們的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和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動課“有趣的七巧板”中,在製作七板之前,先引導學生觀察7種圖形的大小、位置,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在進行拼圖練習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圖要領後,照著書中圖形拼圖,繼而讓學生大膽創新,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在活動中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創新意識。又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以後,我問學生:取一根16釐米長細繩可以圍成幾種不同的長方形?學生根據已學得的知識討論得出:16釐米就是所要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周長÷2就是長方形的一個長與一個寬之和。然後藉助釘子板,實際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結合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五、教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數學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學生一旦科學地掌握了數學-本站§ 思維的方法,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便大大增強,他們就可以運用數學思維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在國小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最現實的目標和具體途徑。

總之,讓學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對知識的認識過程轉化為對問題的探索過程;由對知識的認知掌握轉化為對問題的探究解決。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地用探究科學的態度與方法去認識、發現、改變與創造,真正使今天的學習成為明天適應、參與和改造社會,從而獲得發展的基礎。所以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篇五

對國小生來說,工具書主要是字典和詞典。要使國小生掌握按音序和部首兩種方法查字典,並能用數筆畫的方法查難檢字。每查一個字、詞,能說出這個字、詞的意思,能根據上下文從字典中選擇詞義。能夠熟練使用工具書,就必備了閱讀和自學的前提。

如今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養成使用字典和詞典的良好習慣,對常見字或詞也往往不明其意,如不懂“的”“似”“著”等常見多音字的讀音、意思和用法。不會用漢語拼音查閱字典的也為數很多;不能熟練地運用部首檢字的更習以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學生查到了字不會看註釋,只會死記硬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講字的結構,給學生一把鑰匙,培養學生自覺地、熟練地查閱工具書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勤查字典詞典是掌握漢字音、形、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自學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