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多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多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一

我最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寫了許多小故事,每個小故事看似很短,很簡單,但都包含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

記憶最深刻的有兩則故事:

一、“刻舟求劍”講了一個楚國人坐船渡河,突然,楚國人的寶劍掉到水裡了,別人大叫道:“哎!你的寶劍掉了,還不快撈上來!”楚國人不慌不忙在船邊刻了個記號,說:“不著急,我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等船靠岸了,水淺了,我再下去撈寶劍。”別人說:“船是能在水裡飄動的,劍則沉到了水底是不動的,那樣就找不到劍了……”這則故事諷刺那些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的人,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二、“三人成虎”講的是,在魏國,龐恭和太子要去邯鄲,在臨走前龐恭問了魏王一個問題,說:“如果有一個人說集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您信嗎?”魏王說:“當然不信!”

龐恭問:“那如果兩個人說那?”魏王答:“我有一些懷疑。”龐恭又問:“如果三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那?”魏王肯定到:“我一定信!”。在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不要輕信別人的謊言,有時候說的人多了,謊言就變成真的了。我們要經過自己開動腦筋,實際檢視後才可以判斷正確與否!不能輕信謠言,也不能人云亦云。

通過讀這些故事,我學到了很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和判斷。以後我也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篇二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三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天賦極好,7歲時就能寫出很精彩的詩歌、文章,受到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讚賞,被認為是小神童。儘管李賀聰穎過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從無絲毫的懈怠,作文、寫詩都非常嚴肅認真,從不馬虎草率。

李賀寫詩、作文,有與眾不同的習慣,他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蒐集材料、積累心得、捕捉靈感,他特別注意觀察生活、實地考察。他習慣於每天早上騎著家裡那匹瘦馬外出遊覽,每每有了什麼見聞或心得體會,便當即記錄下來,裝進隨身帶的繡花錦囊之中。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李賀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燈時分,家裡人早已吃過晚飯了。

李賀回到家,他母親趕緊叫僕人端上熱過的飯菜,可是李賀依然沒有慌著去吃飯,而是將白天寫的那些草稿從錦囊中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然後謄寫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繡花錦囊之中,這才吃飯、休息。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裡辦重大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停止這樣做。

一天晚上,待李賀回家做完這一切躺下睡著後,他的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取過錦囊將裡面的東西全倒出來,一看,竟都是些詩稿、筆記,除此以外,別無他物。他母親想到這孩子一向體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憊不堪的樣子,十分心疼又擔憂地嘆息道:“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李賀雖然很年輕時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詩作卻成為人們喜愛的傳世佳作,為了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一樣需要後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象,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四

西晉時期,江南地方有一個名叫夏統的人,他飽讀詩書,見解獨特,才幹出眾,智慧超人。夏統的才學遠近聞名,踏入仕途的機會很多,可他心裡明白官場黑暗,看不慣達官貴人們互相傾軋,卻爭著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願意做官,不管誰來請他,他都不動心,安於清貧的生活。

有一次,夏統乘船到京城洛陽去給母親買藥,剛好碰上太尉賈充帶著家人和手下,一大幫人前呼後擁地乘著一條豪華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覽,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

賈充身邊有認識夏統的,就指點著告訴賈充說:“太尉,那個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統啊!”

賈充早就聽說過夏統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興,就派人請夏統過來小敘一番。

夏統也不推辭,來到賈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塊兒喝酒說話。談了一會兒,賈充發現夏統果然滿腹經綸,分析事理頭頭是道,確實名不虛傳,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想推薦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哪知他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夏統馬上就不高興了,再不肯答話。

賈充心想:“這個人還挺清高,看來需要我用點手段。在榮華富貴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誰會毫不心動呢?於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嚴的儀仗佇列,想使夏統羨慕這種威風的排場;接著又召來一隊塗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統圍在中間翩翩起舞,香風撲鼻,希望能勾起他對美色的貪慾。”

可是,任憑賈充想盡了辦法,用盡了伎倆,夏統始終都無動於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臉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感覺似的。

賈充氣憤極了,但也無可奈何,恨恨地咬牙罵道:“這小子簡直是個木頭人,石頭做的心腸,一點常人的感情也沒有!”

夏統不是沒有感情,他只是潔身自好,不願與官僚們為伍罷了。他這種面對威脅利誘仍毫不屈服的高風亮節,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需要有夏統這樣剛正的氣節和堅定的意志。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五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滅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廣播四海。周武王經常派使臣出使邊遠地區,許多小國懾於武王的威名,先後派人到鎬京向他稱臣納貢。

當時來自西方的一個使臣進貢了一條犬,叫做獒,獒體形龐大,威猛善鬥,與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還會蹲下去行禮。武王很喜歡它,重賞了使者,以後天天餵養這條犬,簡直愛不釋手。

這件事被太保召公看見了,他覺得事情雖小,但是不可忽視。退朝以後,他寫了一篇《旅獒》呈給周武王,文中說:“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其力……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意思是說: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會輕視侮慢官員的,不然的話就沒有人替他竭心盡忠了;輕視侮慢百姓,人民就不會擁戴他……如果沉迷於女色,就敗壞了高尚的德行;迷戀於自己所喜愛的物品,就會喪失進取的方向。

武王讀了《旅獒》,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的勸告是對的,於是把收到的貢品分賜給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則兢兢業業地致力於國家的治理和建設。

玩物喪志,的確是這樣的情況。時間就是生命,把時間放在玩樂上,而拋棄正業,久而發展下去,結果是遺憾,一事無成,所有的抱負,理想的目標均成了泡影。這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對自己人生目標的放棄。所以為了以後不後悔,小朋友們可要多花些時間學習知識喲~

中國寓言故事 篇六

書裡有很多寓言的小故事,讓我學會了很多的道理,其中大王嫁禍和孔雀愛尾這兩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大王嫁禍講的是一個人去砍柴,遇到一個小溝漲水了,過不去。看到不遠處有一座廟,廟裡有個神像,他就把神像搬到了河中央把他推,走了過去。又一個人走了過來,發現神像被人腳踩過了,於是他把神像擦得乾乾淨淨放回原地。住在廟裡的小鬼讓小鬼懲罰他們,神像不敢懲罰第一個人。這個故事告訴我,你越不怕他,他越拿你沒辦法,你越怕他,他就有辦法對付你,讓我聯想到,遇到困難不要怕,你越怕他越解決不了,要迎難而上才能克服困難。

孔雀愛尾講的是孔雀非常愛自己的尾巴,休息的時候都要把尾巴放好,有一天下雨了,孔雀也把尾巴收起來怕被雨淋溼,一個獵人來抓他們,其他孔雀張開翅膀飛走了,有一個孔雀怕翅膀淋到雨沒有飛,結果被獵人給抓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的是,孔雀太喜歡自己的尾巴了,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這本書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很短,但每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我們學習、成長很有幫助,所以我要多讀書。

中國寓言故事 篇七

【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遊玩。玩著玩著看見天上有一群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群鳥的後面,有一隻鳥吃力地在追趕著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會有這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隻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隻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隻鳥飛近了——原來是隻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託著弓,用右手拉著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對著這隻正飛著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隻掉了隊正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麼將空中飛著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著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是怎麼知道這隻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著繼續對魏王說:“從這隻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更羸接著講:“這隻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裡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後就驚惶萬分,是因為它身上受過箭傷。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八

歧路亡羊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隻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願地說:“瞎!跑丟了一隻羊,何必要這麼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裡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麼多人怎麼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假秀才招打

有一戶有錢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從小沒讀什麼書,骨子裡粗俗不堪,卻偏偏愛裝成個文人雅士。

一次,這人要到衙門去遞狀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債務。他心想,如果縣官看自己是個知書達理的人,肯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打贏官司就會容易多了。於是他對縣官謊稱自己是秀才。

縣官見他跪在地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雲頓生。縣宮想:這個人獐頭鼠目,形象猥瑣,言語也粗俗得很,哪裡像個秀才呢?接著又轉念一想:人家都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斷。對了,我來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貨真價實。

主意打定,縣官便開口問他說:“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說說‘桓公殺子糾’這一章應該怎麼講?”這個人哪裡知道縣官是在考他《論語》裡的句子呢,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渾身嚇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爺怎麼偏偏問我呢?難道是懷疑我跟這樁命案有什麼牽連嗎?於是他磕頭如搗蒜,連聲大叫道:“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小人確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啊,老爺明察!”縣官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低聲自語道:“果然是個冒牌貨,竟敢騙到我的頭上來了!”接著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哭爹叫娘。

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門,對他的僕人說:“這位縣官太不講理了,硬說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僕人問明是怎麼回事後,就對他說:“這是書上的話呀,你姑且答應他,說你略知一二不就應付過去了嗎?”這人一聽,趕緊拼命搖頭說:“哎呀呀,你可別再害我了,我連叫不知情都還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說知道,那豈不是要抓我去償命嗎?”

所以說,該是什麼就是什麼,像這樣假充內行,到處招搖撞騙的人,一遇到動真格的場合,沒有不露餡出醜的。

中國寓言故事 篇九

在學校的讀書節活動中,我讀了《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中都是些什麼文章?是告訴我們道理的?還是胡扯八道?讓我來告訴你吧!《中國寓言故事》是告訴我們道理的。比如“拔苗助長”是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違背了規律,就必然失敗。還比如“守株待兔”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一次偶然,就等著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如“狐假虎威”講的是不能借別人的威風來佔領地位的。“黔驢技窮”告訴我們,不要裝腔作勢,要切實學習過硬本領,不然遲早會被揭穿的。“螳螂捕蟬”寫的是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不計後果。“杞人憂天”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陷於毫無根據的憂慮之中。“因小失大”告訴我們貪圖小利的人往往成為別人利用的物件而貽笑大方。“驥遇伯樂”告訴我們人要得到應有的愛護和賞識。

我最喜歡的文章是“蟬的新生”,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隻幼蟬從土洞裡爬出來了,它爬上了一顆小樹,一動也不動。慢慢的,它的舊皮脫落了,一點點巨大的痛苦使它戰慄。但是它還是將舊皮脫了下來,它自由多了,大叫一聲:“知了—!”;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先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我最喜歡這本書了。